当前位置:东华养生网 > 四季养生 > 正文

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的简单介绍

  分类:四季养生  发布者:meiziai  发布时间:
好多朋友想了解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

好多朋友想了解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农村有一种叫“黄狗仔”的昆虫一斤卖数百元,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什么用?

作为在农村长大的70、80和一部分90后估计对于一种虫子都不会陌生,那就是蝼蛄,在农业生产上,它被定义为害虫,由于它善于钻地,很多农村经济作物根系、根茎、幼芽都会被他它啃食、侵害,从而影响作物生长。蝼蛄俗称耕狗、拉拉蛄、扒扒狗、土狗崽等很多种叫法。

记得小时候在家种田,天刚蒙蒙亮就跟老爸去扒田了,当时使用的还是最原始的铁牛、铁扒子来扒田,前面靠一头牛拉,人在后面推,一大早一直围着田转圈圈,把田里的泥土扒碎。当时的蝼蛄很多,那时候老爸在前面扒田,我就在后面拿着杯子跟着捡蝼蛄,没过多久就捡得一大杯子,可高兴坏了。然后马上回家用食用油爆炒,味道非常好吃,如今甚是怀念啊。

田里蝼蛄基本看不见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稻种植都是使用化肥、农药,蝼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现在通过在扒田的时候捡蝼蛄已经不可能了。蝼蛄目前在市场上作为一道美食非常受人欢迎,市场价格在45~65元/斤不等,而且目前价格还一直处于持续上涨趋势。这足以说明蝼蛄作为食材在市场上的欢迎程度。

蝼蛄除了很高的营养价值之外,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药用领域使用也十分广泛。蝼蛄具有明显的利水利尿的功效,而且还对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气弱体虚的人或者孕妇一定要慎用蝼蛄。而且对于一些对于高蛋白食物有过敏者也要慎用。

蝼蛄以干燥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效。蝼蛄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和尿毒症、胞衣不下,手术后尿潴留及肠和膀胱痹引起的二便不通,敷退入肉的铁钉、木竹和异物等。

蝼蛄用于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实症,可与大戟、芫花等配伍。如用治尿闭,可用蝼蛄焙焦,趁热研碎,用黄酒或开水调服。

蝼蛄是什么意思

蝼蛄的意思

药物

  蝼蛄是蝼蛄科动物蝼蛄或华北蝼蛄的成虫全体。蝼蛄药性寒,味咸。归胃、大肠、小肠、膀胱经。蛋白质和氨基酸是蝼蛄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成分。

正名:蝼蛄

英文名:Lougu

拉丁名:Gryllotalpa

别称:天蝼、蛞蝼、蝼窒、蝼蝈、蜗蛄、蟪蛄、拉蛄、蝼蜮、蟓蛉、杜狗、梧鼠、螜、炙鼠、津姑、仙姑、硕鼠、石鼠、土狗、地狗、拉拉古、土狗崽、地牯牛、拉拉狗、

功效与作用

蝼蛄具有利水消肿、通淋、解毒的功效。

蝼蛄可以用来治疗痈肿、小便不利、石淋、恶疮、瘰疬等

蟪蛄是什么虫子

蝼蛄      形态特征 体狭长。头小,圆锥形。复眼小而突出,单眼2个。前胸背板椭圆形,背面隆起如盾,两侧向下伸展,几乎把前足基节包起。前足特化为粗短结构,基节特短宽,腿节略弯,片状,胫节很短,三角形,具强端刺,便于开掘。内侧有1裂缝为听器。前翅短,雄虫能鸣,发音镜不完善,仅以对角线脉和斜脉为界,形成长三角形室;端网区小,雌虫产卵器退化。

生活习性 一般于夜间活动,但气温适宜时,白天也可活动。土壤相对湿度为22~27%时,华北蝼蛄为害最重。土壤干旱时活动少,为害轻。成虫有趋光性。夏秋两季,当气温在18~22℃之间,风速小于1.5米/秒时,夜晚可用灯光诱到大量蝼蛄。蝼蛄能倒退疾走,在穴内尤其如此。成虫和若虫均善游泳,母虫有护卵哺幼习性。若虫至 4龄期方可独立活动。蝼蛄的发生与环境有密切关系,常栖息于平原、轻盐碱地以及沿河、临海、近湖等低湿地带,特别是砂壤土和多腐殖质的地区。

蝼蛄   别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性味:咸,寒,有小毒。

    归经:归膀胱、大肠、小肠经。入胃、膀胱经。 

  蝼蛄的作用:

蝼蛄以干燥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效。蝼蛄临床用于治疗泌尿系结石、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和尿毒症、胞衣不下,手术后尿潴留及肠和膀胱痹引起的二便不通,敷退入肉的铁钉、木竹和异物等。

蝼蛄用于大腹水肿、小便不利等实症,可与大戟、芫花等配伍。如用治尿闭,可用蝼蛄焙焦,趁热研碎,用黄酒或开水调服。

蝼蛄用药禁忌: 气弱体虚及孕妇均忌服蝼蛄。

蝼蛄的药用价值

蝼蛄的药用价值一般体现在它的主治功能上面,蝼蛄以干燥虫体入药具有利尿,消肿,解毒之功效,而且蝼蛄在临床治疗泌尿系结石、水肿、肝硬化腹水、慢性肾炎和尿毒症等也具有很大功效,内服具有消水肿,利尿治淋及治跌打损伤等功效,外用也可以治疗治疗脓肿疮毒等症。

《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

《纲目》:利大小便,通石淋,治瘰疬,骨鲠;

《玉楸药解》:清利湿热;

朱震亨:治口疮。

蝼蛄的功效与作用:利水通淋,消肿解毒。主小便不利、水肿、石淋、瘰疬、恶疮、利水消肿、用于水肿、腹水、小便不利等症。

扩展资料:

蝼蛄用于药物的部分一般是蝼蛄的干燥成虫,根据医术记载,蝼蛄的若虫也可入药。体现蝼蛄的药用价值一般食杂捕捉蝼蛄后,我们捕捉到蝼蛄用开水将其烫死,然后进行晒干或是烘干,等我们有需要的的时候将其煎熬成汤药服用即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将其外用,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其用法。平时要注意防止蝼蛄发霉。

将蝼蛄油炸可治疗水肿、石淋、大小便不利.瘰疡、痈肿恶疮等病症。油炸蝼蛄首先需要采取活蝼蛄150克.另外应该准备盐水,素油,然后将150克的活蝼蛄放通气的容器内3天,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其排光粪便,以便于将其下沸水锅烫死,烫死后需要丢掉蝼蛄的头,肢、翅、内脏,让后将其洗净,最后将油锅烧至四成热,下蝼蛄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即成。

参考资料:蝼蛄 (直翅目蝼蛄科昆虫) 百度百科

蝲蝲蛄是不是害虫呢?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是农村常见的一种昆虫,夏天晚上支个灯乘凉时就会见到好大一个昆虫飞过来,飞近一看就是蝲蝲蛄。蝲蝲蛄是生活在泥土中的,而且有昼伏夜出的习惯,所以见到蝲蝲蛄一般都是晚上的时候,白天很少遇到。

蝲蝲蛄是害虫吗?

蝲蝲蛄的主要食物是农作物嫩茎,所以它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害虫。而且在我国很多地区造成的危害还比较大。平时蝲蝲蛄主要危害的作物有柑橘、桑树、梨等果树,也有杜仲、地黄等中药材,也有槐树、松树、柏树等绿化树木,此外对烟草也有一定的危害。蝲蝲蛄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啃食地下的嫩茎,另一种是在苗床下挖掘隧道,使幼苗根部脱离土壤而死亡。

蝲蝲蛄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虽然属于害虫,但是确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中医称之为仙姑、石鼠、杜狗、天蝼等,该药材味咸,性寒,无毒或有小毒。具有利水、通便的功效,临床上可用于主治水肿病、大腹水肿、大小便不通、胞衣不下以及牙齿疼痛等。《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现代研究表明蝲蝲蛄的血淋巴中含有多种琉璃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结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高,睾丸中的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而天门氨酸、丝氨酸等的含量比较低;尿中也有胱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蝲蝲蛄的炮制:捕捉到蝲蝲蛄后,需要使用沸水烫死,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晒干或焙至黄褐色用。

蝲蝲蛄是昆虫类:

我们这里就叫蝲蝲蛄。有的地区叫它蝼蛄,土狗子。

它在地下挖掘隧道,吃植物的嫩根,隧道浅的在地表就可以看见弯弯曲曲的印迹。所以我们这里也有人叫它窜地龙。

菜园子里种植的小葱苗,会被它窜土食根而一片片的枯萎。 粮食作物的苗期也最怕它们了。所以它们被归到害虫里面去了。

不过呢,他们大多都生活在潮湿,沙土地区。黄土,黏土,干旱的土地不会有它们的身影。大概是不好挖洞的原因吧。

可是它们也是有药用价值的。

中药名蝼蛄,主治水肿,大便小便不通,胞衣不下牙齿痛……

在我们辽西,小凌河边的土地上,常见它们的影子。还好不是很多,危害不大。农民忽略了它们的危害。反而是地蚕更可怕。

这个家伙还会飞呢。

我也就知道这么多了。

是害虫;有中药作用可以治病;

主治: 1、水肿病。

2、大腹水肿。

3、鼻消水(头面乳肿较重)。

4、石淋用痛。

5、大小便不通。

6、胞衣不下。

7、牙齿疼痛。

别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蝲蝲蛄是不是害虫呢?有哪些功效?

蝲蝲蛄,在我们东北这边叫做地蝲蛄,也有叫做蝼蛄的。就是一种农业害虫,对水田和旱田都有危害,相对来说对于旱田的危害更为严重。

蝲蛄的一个特性就是钻洞,在地下啃食作物的根茎,特别是种植地瓜、土豆、萝卜这类的块茎类作物和蔬菜的田地更多。因为种植块茎类蔬菜和作物的土壤相对的松软、透气,有利于蝼蛄的打洞。蝼蛄打洞之后就是啃食根茎了;而在水田种植中也是被蝼蛄弄得哭笑不得。蝼蛄对于水稻没什么危害,但是对于田埂来说却是恨人啊。打洞,在田埂上打洞,洞打穿了就开始慢慢的渗水、逐渐变成漏水,而且漏水点还不好找。比老鼠在田埂上打洞还坑人,因为蝼蛄打的洞不仔细看是不会被发现的。

很多人为了防治蝼蛄使用毒药、新鲜马粪里下毒药、用紫光灯诱捕等等,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但是有些人却把蝼蛄当好东西。我们这边每到夏秋季节晚上天黑之后,就有很多人拎着桶或者拿着矿泉水瓶子在大街上抓蝼蛄卖钱,特别是有路灯的地方,蝼蛄很多的。据说是蝼蛄是一味中药,晒干后使用。晒蝼蛄的味道别提了,不比农村的旱厕味道好,真的。

蝼蛄也是可以食用了,去头,掐住尾巴揪出肠子,油炸就可以了。一些地方卖的还挺贵呢。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应该是,但不知有何功效。

蝲蝲蛄是不是害虫呢?有哪些功效?农村有句种庄稼的老话叫做:“听见蝲蝲蛄叫,就不种庄稼了?”可见蝲蝲蛄对于农作物的危害性,蝲蝲蛄俗称土狗,土狗子,蝼蛄,诸多的名称,也被称之为海陆空大元帅,能上天飞翔,能钻地土循,而且这货还能够游泳,三栖运动健将,但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飞得不高,钻都不深,游的也不远,在农村还被比喻成贪多嚼不烂的说法。

蝲蝲蛄在土里横冲直撞,遇到植物的根茎,都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用大牙咬断,这货对于植物的根系有很大的危害性,当然是作为一种农田害虫存在,逮到蝲蝲蛄用手将蝲蝲蛄扯成两段会发现,蝲蝲蛄胸椎部位有一根针似的硬刺,将蝲蝲蛄的头部和尾部相连,据说这是刘秀没做皇上之前,有一次为了逃避敌人的追杀,躲藏在草丛中,又饿又困之中睡意朦胧,这时候追兵已至,在千钧一发之时,腿上被一阵刺痛惊醒,刘秀用手一摸发现是一只蝲蝲蛄,发怒将蝲蝲蛄扯成了两半,抬头一看追兵将至,心中暗赋醒来在晚一会就要大祸临头,也知晓了是蝲蝲蛄救了自己一命,遂取了树枝上面一根刺,将蝲蝲蛄两端对其,用刺穿了起来,这也是后来为啥蝲蝲蛄身上都有一根刺的由来。

蝲蝲蛄虽然是一种害虫,但也是一味药材,蝼蛄性寒,味咸,具有消肿、解毒的功能,用于治热毒炽盛,疮疡肿痛,所以可以治痈肿恶疮等等诸多的疾病。蝲蝲蛄不但可以作为药物使用,这几年更是作为一味 美食 深受吃货们的喜爱,蝲蝲蛄可以制作成为各式各样的菜肴,味道鲜美,咸香可口,在很多酒店、大排档均有出售,随着蝲蝲蛄使用量的增多,这种不起眼的害虫,现在也是身价倍增,成为一种价格不低的美味。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因为怀旧,也来凑凑热闹。

蝲蝲蛄,也称“地老虎”。虽然长相可爱,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害虫,它专咬农作物的嫩根,导致庄稼死亡而大面积减产。尤其是在六七十年代缺吃少穿的岁月,农民伯伯把它恨透了!

那时候,蝲蝲蛄在很多地方泛滥成灾。因为有趋光性,这玩意儿会飞,跑得快,晚上这些家伙经常跑到城里来。

我八九岁时,家里养了几只鸡。那时都是散养,晚上把它们轰进鸡窝,早上再放出来到外面令其自己找食吃,比如菜叶和多种虫子。那年头没有饲料,更没有多余的粮食喂它,因为连人都吃不饱。鸡最爱吃蝲蝲蛄了,我每天晚上到路灯底下捉,一两个小时可捉千只左右。早上把鸡放出来,这些蝲蝲蛄就成了它们美美的一顿早餐!虽然每只鸡吃了大约一二百条蝲蝲蛄,但还是意犹未尽。那时每枚鸡蛋大致五分钱,家里养这几只鸡是为我交学费的。

后来,由于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和其他多种人类活动的影响,蝲蝲蛄成了“稀有动物”,很少见到它的身影了。听说这种昆虫富含蛋白质,已被人们端上了餐桌,因此养殖蝲蝲蛄成了一些人的副业。写到这里,心里不免有些遗憾:如果早四十年知道这东西能吃,该有多好,既可解馋,又能充饥!

蝲蝲蛄又叫蝼蛄、土狗子、耕狗、扒扒狗,是彻头彻尾的地下害虫,如果说地下害虫对农作物生长百害无一益的话,蝲蝲蛄绝对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者。 在过去农业种植中如果地里蝲蝲蛄太多基本上没有办法进行耕作,常听人说“听见蝲蝲蛄叫,最好别种地”。

蝲蝲蛄属于昼伏夜出的地下害虫,虽然说它是地下害虫,主要是因为它白天躲在地洞里睡觉,晚上出来祸祸农作物。夏天的夜晚,即便农户庭院灯光之下也时常见到它。 蝲蝲蛄对农作物危害大,特别是起垄蔬菜例如大白菜,能一宿 只咬不吃 祸祸好几垄。

据说蝼蛄和汉武帝刘秀有渊源,刘秀逃难之时被农夫埋在地下,是蝲蝲蛄钻了个洞帮助刘秀呼吸,刘秀手忙脚乱把蝲蝲蛄扯成两截,又用狗尾巴草串起来并允诺它“天下土地都可以任拱三垄”,结果 蝲蝲蛄听成了“天下土地都可以随便去拱”,蝲蝲蛄成灾。

长期以来蝲蝲蛄在我们本地就是严重的地下害虫,农民种植的红薯、土豆、花生基本上都会被蝲蝲蛄祸害,祸害轻的时候缺苗死苗,祸害重的时候出现虫眼影响品质,再厉害了还会滋生病虫害引发病害,但 蝲蝲蛄可以入药治疗水肿甚至治疗牙疼,你敢吃么!

如果说蝼蛄入药还可以理解,毕竟重要多数不是熬汤就是碾成细末,很少会见到蝲蝲蛄整个样子,听说这种罪名昭著的虫子竟然成了吃货的最爱,而且有些地区还吃出了 历史 吃出了名气, 蝲蝲蛄富含多种蛋白质而且脂肪含量低,还听说饭店里蝼蛄价格很高。

蝼蛄的医药价值早就被挖掘出来,而且还出现了很多蝼蛄药材的保存方法,例如抓住蝲蝲蛄之后要尽量趁着鲜活将其用开水烫死,然后晾干或者晒干,其实主要还是为了方便后期入药,更主要的是为了 杀死蝲蝲蛄体内的病虫害,预防保存期腐烂。

我们这叫蝼狗

我们叫哈吧狗

蝼蛄有什么作用?

中药蝼蛄

释名: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杜狗。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夜,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2、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吃十个。又方:用大戟、芫花、甘遂、大黄各三钱,共研为末。以蝼蛄七个,加捣烂的葱,在新瓦上焙干,去掉翅足,每个剪作左右两半。退左侧水肿时,即以虫的左侧七片焙研加上述的药末二钱,黎明时,用淡竹叶、天门冬煎激发调服。

以上蝼蛄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蝼蛄的功效与作用

热门TAGs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