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肌分类:
外侧肌群: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拇收肌。
内测肌群:小指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对掌肌。
中间肌群:蚯状肌、骨间掌侧肌、骨背掌侧肌。
手可以从事各种精细、准确的技巧性动作,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腱以外,在掌侧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分为外侧、中间、内侧3群。这
种复杂的功能变化,同样也表现肌纤维型分布方面。I型纤维的运动单位小,兴奋闭值低,容易发动,并有很多肌梭,适应于精细运动和姿势调节。
手肌的I型纤维平均为57%,比上臂和前臂肌的平均百分率都高,持握运动中主要靠手的外部肌提供力量,而手肌在手外在肌的协助下,对维持手的正常姿势和完成各种精细动作的调节方面起主要作用。
手肌的肌纤维型分布:
由于手内各肌群在屈掌指关节、伸手指间关节、使手指外展、内收以及拇指和小指外展、对掌等运动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各肌群间的肌纤维型构成比例也存在显著的差别。
I型纤维的百分率外侧群最高,内侧群次之,中间群较低。对掌是手功能的重要体现,每天手的大部分动作需要接近其他手指。
在对掌运动中,首先是拇短展肌及拇对掌肌将第1掌骨拉向前,拇指对掌肌、拇短屈肌及拇收肌使近节指骨屈曲、内收,从而使拇指的指腹与其他手指的掌面相对。
由此可见,在对掌这个复杂的联合运动中,鱼际肌是起主导作用者,故外侧群I型纤维的大量增多,是适应手各种精确技巧运动需要的结果。
手肌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手指活动有很多肌参与,除有从前臂来的长肌腱外,还有很多短小的手肌,这些肌都在手掌面,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1、外侧群。在拇指侧构成一隆起,称为鱼际,有4块肌,这些肌使拇指作屈、收、展和对掌等动作。
2、内侧群。在小指侧,构成小鱼际,主要有3块肌,使小指做屈、外展和对掌等动作。
3、中间群。包括4块蚓状肌和7块骨间肌。蚓状肌的作用为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骨间肌可分为骨间掌侧肌3块,收缩时可使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骨间背侧肌4块,它们是以中指的中线为中心,能外展第2、3、4指。
手指的形成:
手指是在怀孕期最后3个月内成形的,这个时段也正好是婴儿大脑、性器官、心脏的形成时期。我们的手指长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手指比率”却永远跟我们出生时保持一致。
手指长度与荷尔蒙之间的关系来源于子宫,即怀孕期的最后3个月内,雌激素和睾丸激素的分泌数量大大多于怀孕的其他时段,这时期母体荷尔蒙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孩子将来的身体状况。
(1)大鱼际肌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栂内 收肌。
拇短展肌由正中神经支配,其功能除使拇指外展之外,述 有部分纤维止于拇伸肌腱膜,故有协助伸栂作用。在重新拇外展 功能时,移位腱止点应从拇指深头及近节指骨基部桡侧越过指背 固定在尺侧,以保证伸栂力量不致减弱。拇短屈肌浅头为正中神 经支配,而拇内收肌为尺神经支配。此外,由于栂短展肌、栂短 屈肌、拇对掌肌及拇内收肌斜头纤维走行方向与虎口较为垂直, 仅拇内收肌横头和第1骨间背侧肌与虎口方向平行,故虎口扩大 矫形术中,以切断后两部分肌肉的腱止点为主。如剥离肌止点太 多,术后栂内收能力将减弱,且重建的虎口呈深凹的“V”形, 影响外形。
(2)小鱼际肌包括浅层的掌短肌和小指展肌、深层的小指 短屈肌和小指对掌肌,均由尺神经支配。掌短肌收缩可使小鱼际 皮肤下凹,并有轻度外展小指作用;小指展肌除外展小指外,还 因部分纤维止于小指指背腱膜,故可协助屈掌指关节和伸指间关 系,表现出类似蚓状肌的作用;
相关热词:使245指内收的肌肉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