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想了解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生地黄也叫做生地,在我们国家很多地区都出产,生地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像山芋,还有点像生姜。另外还有一种叫做熟地黄的东西,和生地黄也非常容易混淆。那么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它和熟地黄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增强人们的免疫力
生地黄里面含有的营养元素能够加强我们的免疫力,如果你常常觉得自己身体虚弱、容易生病,那么生地黄就非常适合你食用。当然在吃生地黄的同时,你还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多多锻炼,这样子身体的免疫力才能提高的更快。
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
生地能显著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阴虚患者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的症状,使血浆cAMP含量正常。但对T3、T4无影响。
降体温
生地能抑制体温中枢,具有较好的降低体温的功效。若与玄参、麦冬、知母、石斛、竹叶、芦根、龟甲、鳖甲能使处于亢进状态的代谢功能和过高的内分泌功能所引起的阴虚内热的病情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了畏热的感觉和症状。
强心
生地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另外生地有弱的利尿作用,其利尿机制与强心和扩张肾血管有关,其有效成分为梓醇苷及其衍生物。
补血
生地黄有一种非常神奇的功效,就是可以促进骨髓的生长,所以对于贫血的人来说生地黄是非常合适一种补品。当然非常严重的贫血患者还是需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方法来辅助,轻度贫血的患者长期坚持使用生地黄是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的。
抗衰老
有实验表明,生地具有抗辐射、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实验以大鼠为研究对象,然后喂其食用生地,结果表明生地能使大鼠钴60照射所致的血小板伤害减轻,具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
生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外形区别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看了以上内容,相信大家也对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都有所了解了吧,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1、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可用于治疗热病伤阴、高热口渴、神昏、吐血、衄血、便秘等病症。由于生地黄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可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可用于治疗高热、口渴、舌红绛等病症。
2、现代临床研究表明,生地黄可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荨麻疹、肝炎、风湿热、鼻衄、过敏性紫癜、心律失常等病症。生地黄还具有抗辐射、保肝、降低血糖、强心、止血、利尿、抗真菌等作用,可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
3、此外,临床中生地黄的具体使用需遵医嘱科学、合理的运用。
地黄分为生地黄和熟地黄,生活中大多数人用的都是生地黄,生地黄的吃法是比较多的,可以泡水喝,这样比较方便,不过生地黄是中药的一种,虽然副作用低,但吃之前也要搞清楚其禁忌事项才行,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吧。
生地黄炭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生地黄炭好处很多,但也有一定注意事项,那么生地黄炭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是什么呢?
生地黄炭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所导致的身热口干、口渴、舌质红绛少苔;可用于血热妄行所导致的吐血、鼻出血、尿血、便血以及崩漏下血,血热毒盛所导致的发斑发疹而斑疹紫黑;也可用于治疗热病伤阴导致的时苦、口干、口渴多饮以及消渴症,肠燥便秘。清热生津宜生用,止血可炒炭用。生地黄性寒,故脾虚腹满便溏者不宜应用。
生地黄炭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生地黄炭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生地配什么有利于脾胃
生地对脾胃是非常好的,生地还可以搭配其他的,那么生地配什么有利于脾胃呢?
生地用清水洗净,切碎,加水约600~800毫升,煎煮约1小时,滤出药液约300毫升,为1天量,1次或2次服完。儿童酌减。除个别病例连日服药外,均采用6天内连服3天,经1个月后,每隔7~10天连服3天。
或者生地取上药,用清水洗净,切成碎片,加水约900毫升,煮沸并不断搅拌1小时后滤得药液约200毫升,1次服完,连服3天。以后于第7天、第16天和第33天开始各连服3天,共35天,有12个服药日,此后每隔1~3个月视病情重复上述治疗1次。若身体衰弱或服药后轻度腹泻,可将干地黄减至45~50克,加炮姜1.6克,白术8克,水煎服,隔5天服药5天,间歇服用。除急救危象和必要的抗生素、补液外,不加用其他药物。
生地配白芍的作用
有些人会选择生地配白芍,其搭配是不错的,那么生地配白芍的作用是什么呢?
生地黄白芍生地黄滋阴凉血,白芍养血敛阴。相伍为四物汤〉之半,有滋阴养血的功效,可用于血虚有热诸症。而血热妄行的吐衄、尿血者,可配白茅根、地榆凉血止血药。妇女血虚有热的崩漏、月经不调者,可配牡丹皮、阿胶凉血祛瘀、养血止血药同用。
人们服用干生地以后还能缓解身体的阴虚症状,能让人类的邪热伤津很快减轻,特别是人们出现潮热骨蒸和阴虚内热时,把干生地与知母还有地骨皮等中药材搭配在一起服用,能让人体出现的不是症状很快好转,平时人们把它当保健食材服用时还能防止阴虚症状发生。
怎样鉴别生地黄真假
市面上的生地黄有真有假,很难辨别,那么怎样鉴别生地黄真假呢?
通常伪品地黄全为饮片,生地黄和熟地黄都有,外形和正品十分相似,都具有一定黏性,只凭肉眼观察十分容易被蒙混过关。伪品通常是取地黄下脚料水煮烂,加黏性泥土一起煮制后塑形、切片而成。这种做假的伪品外形上十分具有迷惑性,但通过简单的水试和口尝的方法就能够做出判断。
本身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古人云:“治血病无药可胜地黄。”宋代即有一则故事:一人衄血(鼻血)数斗,不断流出,吹入鼻中之药末均被冲出,将有生命危险,医者即刻派人寻找生地黄,令其生吃三四斤,又用生地黄渣塞鼻,血渐止。《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地黄“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尿)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
六味地黄丸的名声响当当,大多数人也因此对地黄这个中药十分耳熟,地位几乎可以与东北三宝之一的人参相媲美。也因为六味地黄丸这个复方的补肾作用显著,许多人可能都把地黄当做一个单纯的补药了,谁能想得到呢,地黄有生熟之分,生地黄的名字就莫名其妙地躺在清热药栏目下面,而熟地黄才是更为纯正的补血之品,可想而知,炮制之法对于中药的性味功效改变是很大的。
其实生地黄不是纯白的,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色泽红黄,特别是新鲜出土的更是明显,因这颜色世人才取名为地黄的。鲜品洗净可直接入药,晒干也可,九蒸九晒更可,不过鲜用者习惯称为“鲜地黄”或“生地黄”,晒干的习惯称为“生地黄”或“干地黄”[1],九蒸九晒之后的自然就是熟地黄了。
地黄鲜品和晒干的性味相同,都味甘、苦,气寒,味甘能补,甘寒而能养阴,生地黄是养阴的常用之品,自张仲景时代到明清温病盛行时都是医家常常使用的中药。并且地黄既能补诸脏之阴,如心、肝、肾经等,还能凉血,故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性寒,善入血分,有三大功效,即凉血、养阴、止血[1][2],但很多人却不知道。
1.清热凉血
生地黄凉血作用特佳,是凉血第一药,主治血热证,包括温病热邪入里较深(在营血分)和杂病血热。温病热入营分,多见发热常夜间加重、口干明显、舌红无苔等症状,治疗时常用生地黄与玄参、金银花等同用(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曾记载),如清营汤;若是热邪更深已入血分,常多见患者有神昏、舌绛红、甚有异常出血(如吐血、便血等)、斑疹紫暗等症状,常以生地黄配伍水牛角、赤芍药、牡丹皮等药,如凉血地黄汤。杂病血热则是没有明显的外邪侵袭人体却有发病,这种情况一般多机体虚实夹杂,如皮肤疾患中银屑病、湿疹等病程较久、病情反复,常有气血郁滞化火,若有血热之象医家多会选用生地黄加入复方当中,以使热清血宁。
2.凉血止血
《药性论》指出,生地黄“主吐血不止”,张仲景也常应用生地黄于出血病症中获效,细究其理,乃是可凉血而后止血,消除了出血的动因而获得了血止的效果。生用、炒炭都有此效,不过炒炭之后止血的效果更明显,因为炒炭后药性偏收涩更具收敛之力。因为中医复方的使用,诸药协作使得生地黄的止血范围变得更广一些,如四生丸可治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流鼻血);黄土汤可治脾胃虚寒之消化道出血;小蓟饮子可治血热妄行所致尿血等等数不胜数。
3.养阴生津
生地黄虽然不属于养阴药,但养阴作用极强且使用范围相当广,尤其是鲜地黄,没有晒干的它本身汁液就很丰富,若是主要用地黄的养阴生津作用,古代医家多采用鲜品,且用量较大,近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是如此,内有诸多详尽病例。若是阴虚内热,骨蒸潮热,可与知母、地骨皮等同用;若是温病后期有夜热早凉伴口渴这种余热未清津液有伤之象,可与青蒿、鳖甲等药同用;若是阴虚肠燥便秘明显,可使用大名鼎鼎的增液汤,内有生地黄、玄参、麦冬,增水行舟大便易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生地黄性寒且滋腻,内有水湿之人忌用,病情需要的话量也不会大的没边,最多就在10~15克间,如果是新鲜的地黄,汁水占比较多,剂量就在12~30克之间。又因为生地黄润肠通便的作用明显,所以大便稀溏的人也需要慎用。熟地黄也是如此,医家为了减少滋腻对气机的影响常常在方中加入砂仁等行气药,或是将熟地黄与砂仁拌炒。气以通为顺,保持脏腑气机运化正常就是最好的 养生 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建,王诗源.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2]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生地黄别名生地,是一种常见中药,那么生地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你有帮助。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生地黄的作用
1、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
2、治劳热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生地黄汁半斤,蜜三合,青蒿汁三合。上药相和,不计时候,温服一合,宜顿服之。
3、治产后小便出血: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
4、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
5、治伤寒心热,口舌生疮:生地黄汁三合,蜜五合。上二味搅匀,慢火煎如稠饧。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
6、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
7、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8、治暴赤眼肿痛:生地黄(净洗,切,研)、黑豆各二两,生捣末。上二味,捣成膏,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闭目,以药膏厚罨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
9、治产后血晕危困:生地黄汁一大盏,当归一分(锉),赤芍一分(锉)。上水煎三五沸,温服,如觉烦热,去当归,入童子小便半盏服之。
10、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
生地黄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则用来治疗各种热性病症,如血热出血,热病伤阴,阴虚发热以及津伤便秘等症,还有,治疗阴虚火旺造成的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因其善于滋阴润燥的功效,多用于通便。生地黄还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以及抗肿瘤保护肝脏等药用价值。
以上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