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想了解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Hu Huanɡ Lian
【别名】 割孤露泽(《开宝本草》),胡连(《本草正义》)。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或西藏胡黄连的根茎。在地上部分枯萎时采挖,去净泥杂及地上部分,洗净,晒干。
【原形态】
1胡黄连
多年生草本,有毛。根茎圆柱形,稍带木质。长15~25厘米。叶近于根生;稍带革质,叶片匙形,长5~10厘米,先端尖,基部狭窄成有翅的具鞘叶柄,边缘有锯齿。花茎比叶长;穗状花序长5~10厘米,下有少数苞片或缺如;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与萼等长;萼片5,披针形,长约5毫米,有缘毛;花冠较花萼短,先端有几相等的5裂片,裂片卵形,多缘毛,内面具疏柔毛,外面无毛或近于无毛;雄蕊4,花丝细长,从花冠伸出很远,无毛;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单一。蒴果长卵形,长6毫米,侧面略有槽,主要室间开裂;种子长圆形,长1毫米。
生于高山草地。分布西喜马拉雅山区。
2西藏胡黄连,又名:假黄连。
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横走,长15~50厘米,节间密,常有暗棕色鳞片状的老叶残余及须根。叶近根生,常集成莲座状;匙形或倒披针形、倒卵形至长椭圆形,长2~7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圆或钝,基部渐狭成宽柄,边缘除基部外均有钝锯齿。花茎常斜上,高5~15厘米,具腺毛;穗状的总状花序顶生;苞片卵形,具毛;萼片5,长5~6毫米,常有褐色短柔毛及缘毛,4片常近披针形、狭长圆形至狭长椭圆形,另1片几为线形;花冠暗紫色或浅蓝色,长9~12毫米,宽5~6毫米,先端具不相等的4裂片,呈2唇形,前方3片较高,后方1片较低,内外具疏柔毛,无缘毛;雄蕊4,2强,前方2枚被腺质短柔毛,后方2枚光滑无毛,花药卵圆形;子房2室,花柱细长,柱头头状。蒴果卵圆形,长9~12毫米,侧面有深槽,主要室背开裂;种子多数,扁椭圆形至矩圆形,长1~1.5毫米,种皮有网眼,光泽。花期6月。果期7月。
生于高寒地区的岩石上及石堆中,或浅上层的向阳处。分布西藏南部,云南西北部。
【性状】
1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平直或弯曲,多不分歧,市售品多为长约2~9厘米的小段,直径3~8毫米。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光泽,粗糙,具纵皱及横环纹;栓皮有时剥落,露出褐色的皮部;顶端有残留叶迹,密集呈鳞片状,暗红棕色,或脱落而残留半环状的节痕;根痕圈点状,近节处较多。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皮部灰黑色,木部黄白色,本部维管束4~7个,排列成环状,中央有灰黑色的髓部。气微,味极苦而持久。以条粗、折断时有粉尘,断面灰黑色、味苦者为佳。
都为进口,产印度。
2西藏胡黄连
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多少弯曲,偶有分枝,长3~12厘米,直径2~14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有横皱纹戒纵皱纹,并有突起的芽或芽痕以则、圆形的根痕或细根残基;顶端密被鳞片状的叶柄残基,呈灰棕色、黄棕色至暗棕色,革质。质硬而晚,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木栓层灰棕色,皮部淡棕色至暗棕色,约占半径的1/3~1/2
有多数裂隙,木质部黄白色,通常为9个木部维管束,排列成环状,髓部暗棕色,有多数裂隙。有的在根茎节部带有少数的根,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气微弱,有持久性的苦味。以根茎粗大、无细根者为佳。
产西藏。
【化学成份】
胡黄连根含胡黄连素3.4%和D-甘露醇0.5%,香荚兰酸0.1%,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0.18%,以及香荚兰乙酮。胡黄连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化合物,而是胡黄连苦甙Ⅰ和胡黄连甙的稳定混晶。又含胡黄连苦甙Ⅱ。
果实含抗坏血酸、糖类、淀粉和蛋白质。
【药理作用】胡黄连水漫剂(1:4)在试管内对蓝色毛癣苗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根的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
【炮制】拣去杂质,用清水淘净,捞起润透,切片晒干。
【性味】
苦,寒。
1《唐本草》:大寒。
2《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归经】
入肝、胃、大肠经。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胆、胃三经。
2《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燥湿。治疳疾,惊痫,泻痢,劳热骨蒸,自汗,盗汗,吐血,衄血,火眼,痔瘘,疮疡。
1《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2《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3《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4《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注意】脾胃虚弱者慎服。
【贮藏】置干燥处。
【附方】
1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2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3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4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5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6治小儿盗汗,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7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8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9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十治痔漏成管:胡黄连(净末)一两,穿山甲(麻油内煮黄色)、石决明(锻)、槐花(微炒)各末五钱。炼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一钱,空心,清米汤送下,早、晚日进二服,至重者四十日而愈。此方不用针刀挂线,不受苦楚。如漏之四边有硬肉突起者,加蚕茧二十个炒末,和入药中,比及遍身诸漏皆效。(《外科正宗》黄连闭管丸)
⑾治痈疳疮肿,已溃未溃者皆可用之:胡黄连、穿山甲(烧存性)等分为末。以茶或鸡子清调涂。(《简易方论》)
⑿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各家论述】
1《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胡黄连,气味苦寒之至,设使阴血太虚,真精耗竭而胃气脾阴俱弱者,虽见如上诸证,亦勿轻投,即欲用之,亦须健脾安胃等药同用,乃可无弊,填之。
2《药品化义》:胡黄连,独入血分而清热。丹溪云,骨蒸发热,皆积所成。此能凉血益阴,其功独胜,若夜则发热,昼则明了,是热在血分,以此佐芎、归为二连汤,除热神妙。
3《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同乌梅止小儿血痢,同鸡肝治小儿疳眼,同猪胰疗杨梅疮毒,同干姜治果子积,皆取伐肝、肾热邪也。小儿肾气本实,故可当此,若脾、胃、肾脏不足者服之,夺人天元,为害不浅。惟霉疮用胡黄连直达下焦,善搜淫火之毒。
4《本草正义》:按胡连之用,悉与川连同功。惟沉降之性尤速,故清导下焦湿热,其力愈专,其效较川连为捷。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盖苦降直坠,导热下趋,最为迅疾,且不致久留中州,妨碍脾胃冲和之气耳。胡连大苦大寒,纯阴用事,且较川连尤为峻烈。自苏恭有主妇人胎热之说,而后之《本草》皆仍其旧,须知胎前实火,止是百病中之一端,惟妊身养胎,最重脾胃,苦寒较药,胡可轻投。苏恭又以治骨蒸劳瘵,则热入骨髓,精血巳枯,虽曰火炎,实由阴竭,大寒大苦,戕伐生机,火纵可息,而大命何如?适以速之蹶耳。缪氏《经梳》又谓主久痢成疳,似以小儿疳劳言之,然久痢之余,岂可峻用苦寒,再戕脾气!
【摘录】《*辞典》
黄连大家都知道,是个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药。
那胡黄连呢?是不是相近的呢?
胡黄连出自《新修本草》,为玄参科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基。主产于云南、西藏等地。秋季采挖入药。生用。
胡黄连味苦,性寒。归肾、心、肝、胃、大肠五经,具有退虚热,除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一对比,比黄连多了个退虚热,除疳热的作用。而这两个作用在昨天的银柴胡中有讲到,银柴胡就是专门退虚热,除疳热的。单纯从退虚热或者除疳热方面来看,胡黄连没有银柴胡好,为啥?
因为胡黄连寒性较重,容易损伤脾胃,因为胡黄连苦寒燥湿,容易伤阴。
讲下具体的运用。
首先用于阴虚内热证。
胡黄连性寒,能入肾、肝二经以清虚热。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等症,常与整甲、知母等补阴退热药同用。
如《证治准绳》中的清骨散。
其次就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
胡黄连与银柴胡相似,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可用于小儿疳积发热。
尤其是胡黄连能清泄胃肠湿热,对疳积发热而兼湿热者,更为适宜。
治因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肠虫积滞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小儿疳积发热,症见小儿低热不退、面色萎黄、消瘦、腹痛、大便失调等,常与白术、神曲、黄连等补气健脾、清热燥湿药同用。
如《医宗金鉴》中的肥儿丸。
剩下的就是和黄连相似的运用。
胡黄连与黄连一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胃肠湿热,泄泻不爽,痢疾腹痛。
毒热疮肿,痔疮肿痛。
肝热目赤,心热烦躁以及血热妄行诸证。
如《苏沈良方》中的三物散,胡黄连与乌梅肉、灶下土等份服用,用治痢血。
《孙天仁集效方》把胡黄连研磨为末,鹅胆汁调涂,用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
《普济方》用胡黄连与生地黄等份研磨为末、用猪胆汁为丸服用,用治吐血、衄血。
现代研究表明:
胡黄连含有胡黄连苷、云杉苷等多种环烯眯苷、三萜苷及酚苷,并含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香荚酸、桂皮酸、阿魏酸等成分。
①有消炎、平喘、保肝、利胆的作用。
②水浸液对多种皮肤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③对大鼠子宫有收缩作用,对蛙心有抑制作用。
1、治疗小孩子怎么吃都不长肉,还消瘦。这种植物既能够治疗这种病症的同时还能清除我们的胃肠的湿热。通常情况下,最常用的方式是搭配白术、使君子、山楂一起煎服,常用药物也可以看见肥儿丸;同时它也可以搭配芦荟、朱砂、黄连一起用,例如是这种植物制成的丸子和猪胆汁、神曲、阿魏一起使用,这些搭配都可以用来治疗小孩子因为这些病症发热、肚子大其他地方消瘦、饮食难以消化等症状。
2、治疗湿热拉肚子。这种植物比较苦寒,它的功效类似于黄连,能够去除胃肠的湿热,但是药力要比黄连稍微差一点点。一般用来治疗人体的湿热、人体内气的不通畅、大便出血、便秘等症状,可以用黄柏、木香、白头翁等一起调配使用。
3、还可以治疗痔疮的肿痛。这种草药味苦,性寒,适合清热,尤其是最适合去除大肠的湿火积累,而且还是治疗痔疮的常用的药物。例如把这种植物碾碎成末,加入鹅蛋汁然后涂在长了痔疮的地方。
中药里面有很多药材的名字比较相似,有的仅有一字之差,但是它们却又作用不同。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黄连和胡黄连的区别。
首先从来源上, 黄连属于毛茛科植物黄连的干燥根茎;而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干燥根茎。两者来源于不同的植物,所以说黄连和胡黄连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从性状上来说, 黄连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所以黄连又被叫做“鸡爪连”,其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秆,习惯上称之为“过桥”。胡黄连则是圆柱形,略弯曲,很少有分枝,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
从性味归经上来说, 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而胡黄连味苦性寒,入肝、胃、大肠经。
从功效上来说, 黄连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胡黄连以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为功。用于骨蒸潮热,小儿疳热,湿热泻痢,黄疸尿赤,痔疮肿痛。
以上就是今天科普的所有内容,如需用药或想要了解更多用药知识,请咨询医生或药师在其指导下合理用药,也欢迎大家关注我,每天收获 健康 小知识!
导读: 中药胡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胡的药用价值、胡等,要更多胡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简介 胡与 胡的药用价值 胡的药用附方 胡黄连和黄连的区别 胡
胡黄连简介
胡黄连,为双子叶植物玄参科胡黄连的干燥根茎。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偶有分枝,长3~12cm,直径0.3~1cm。表面灰棕色至暗棕色,粗糙,有较密的环状节,具稍隆起的芽痕或根痕,上端密被暗棕色鳞片状的叶柄残基。体轻,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平坦,淡棕色至暗棕色,木部有4~10个类白色点状维管束排列成环。气微,味极苦。
胡与
胡黄连的
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
1、《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2、《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3、《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4、《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胡黄连的作用
1、保肝利胆作用
胡黄连苦甘I等体外对补体介导的原代培养小鼠肝细胞毒性有抑制作用。胡黄连苦甘Ⅱ及其有关甘类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大鼠有利胆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胡黄连根和根茎水提物对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均有抑制作用,对游走抑制因子的产生则有兴奋作用。
3、抗溃疡
对吲哚辛所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4、抑制胃酸分泌
可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P0.01;作用强度与西米替丁相当。
5、保护胃粘膜
明显抗盐酸乙醇氢化钠、等所致大鼠急性为粘膜损伤。
6、抗炎镇痛
用热板法、扭体法试验,均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7、抑菌
对金葡、霍乱弧菌、乙型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作用较弱。
8、其他作用
胡黄连中的糖甘部分可减少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豚鼠过敏性气管痉挛严重程度。胡黄连水浸液体外对英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
胡黄连的药用价值
【药名】胡黄连
【别名】割孤露泽、胡连、西藏胡黄连。
胡黄连为玄参科植物西藏胡黄连和胡黄连的根茎。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胃经;大肠。
除去杂质,洗净,润造,切薄片干燥或用时捣碎。本品为不规则的圆形薄片,表面灰黑色或棕黑色。有白色点状锥管束,周边深棕褐色。质脆。
退虚热;消疳热;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主治】阴虚骨蒸;潮热盗汗;小儿疳疾;湿热泻痢;黄疸;吐血;衄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痔疮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浸汁点眼。
者慎服。
胡黄连的药用附方
1、治肥疳热:川黄连五钱,胡黄连五饯,朱砂一钱(另研)。上二物为细末,入朱砂末,都填入猪胆内,用淡浆水煮,以杖于铫子上用线钓之,勿著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食后。(《小儿药证直诀》胡黄连丸)
2、治吐血、衄血:生地黄、胡黄连各等分。上为末,用猪胆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临卧煎茅花汤送下。(《普济方》胡黄连散)
3、治小儿疳热,肚胀,潮热,发焦:胡黄连五钱,灵脂一两。为末,雄猪胆汁和丸绿豆大。米饮服,每服一、二十丸。(《全幼心鉴》)
4、治伤寒劳复身热,大小便赤如血色者: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皮,入蜜半两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捣罗为末,猪胆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姜二片,乌梅一个,童子小便三合,漫半日,去滓,食后暖小便令温下十丸,临卧再服。(《本草图经》)
5、治痢血:胡黄连、乌梅肉、灶下土等分。为末。腊茶清调下,食前、空腹温服。(《苏沈良方》三物散)
6、治,潮热往来:胡黄连,柴胡等分。罗极细,炼蜜和丸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银器中用酒少许化开,更入水五分,重汤煮三二十沸,放温,食后和滓服。(孙用和)
7、治热痢腹痛:胡黄连末,饭丸梧子大。每米汤下三十丸。(《鲜于枢钩玄》)
8、治婴儿赤目:茶调胡黄连末,涂手足心。(《济急仙方》)
9、治痔疮疼肿,不可忍者:胡黄连末,鹅胆汁调涂之。(《孙天仁集效方》)
10、治杨梅疮毒:胡黄连、猪胰同煮服。(《本草求原》)
胡黄连和黄连的区别
胡黄连与黄连,名称相似,且均为苦寒清热燥湿之品,善除胃肠湿热,同为治湿热泻痢之良药。然胡黄连善退虚热,除疳热;而黄连则善清心火,泻胃火,为解毒要药。
胡黄连的副作用
传统文献《》:无毒。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一般没有不适反应。很苦,剂量稍大,部分人会有恶心、腹痛、滑肠便稀等反应。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脾虚慢性腹泻者不宜使用。
不良反应
1、用量过大。过量服用黄连可出现恶心、呕吐、气短、发痉。常规剂量则较安全。临床上有因腹泻静滴黄连素诱发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症者。应尽量避免使用黄连素针剂。
2、过敏反应。口服黄连粉或黄连素、注射黄连素均有发生过敏反应。多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胸闷气短、全身皮疹、发热,甚至喉头水肿、神志模糊、血压下降,出现过敏性休克。
3、药不对证。黄连属大苦大寒之品,泻火力强,易伤阳气。
以上就是一些胡黄连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黄连】、【胡黄连】、【胡黄连图片】、【】、【】
以上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
时间:2023-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