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想了解练肌肉重量多少次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练肌肉重量多少次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我健身有4年了,我来告诉你吧,如果你是想练肌肉,那重量为每组做8-12个,并且这组做完没有力气做第13个的重量,做4-6组,如果你是想练力量,那重量为每组做不超过6个,且每组做完没有力气做第七个的重量,做7-9组。
每个部位的肌肉锻炼完以后,要休息48小时以上才能再次锻炼。
健身这东西,我自身的经验就是5分吃,4分练,1分休息,吃好、练好、休息好,才是王道。
希望对你有帮助~~!
重量要递增。
1、在健身中要循序渐进的对肌肉进行训练,在身体适应当前的训练强度之后,适当增加肌肉负荷来使肌纤维获得持续的刺激,这样训练过后才会使肌肉获得更好的成长。
2、在保证训练动作标准的前提下,如果你连续多次在一个动作的最后一组训练中,能够比上一组多完成两次动作,这时候你就可以增加训练重量了。
3、因为每个人的适应能力不同,且身体条件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一般建议增加3%-10%的训练重量,建议慢慢尝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训练重量才是最重要的。另外,重量是无法无限增加的,到后期,训练重量的增加应该更为缓慢,甚至需要你进行减重训练,创造训练的小高峰。
扩展资料:
一份由霍普金斯大学进行的研究以腿伸展(Leg Extensions)为训练动作,再分别以搭配递增组训练法和搭配倒金塔训练法操作。
递增组:渐进式的增加每组的训练重量,每个动作训练三组,第一组为10RM的50%、第二组增加至10RM的75%,最后一组则为10RM的重量,因此只有在最后一组达到力竭。
递减组:在第一组时就使用10RM的重量,接续的两组则都使用可操作10下的重量,因此三组完成后都达到力竭。
结果:使用递增的受测者的腿伸展10RM进步了160磅而使用递减的则是150磅
尽管研究人员认为10磅的差距并不构成统计上的显着差异,但使用递增组的受测者在肌肉力量增长的幅度上有较佳的趋势,而研究人员在测量肌肉尺寸後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
虽然研究人员认为两种训练方法对于训练成效的影响相当,但由递增在肌力增长上的些微优势,因此如果增加肌肉力量是你的主要目标那么就选用递增组法。
反观递减组法因为能够使肌肉在每组训练後达到力竭进而刺激肌肉生长,因此假使增加肌肉尺寸是你所追求的,那么就选用递减组法。
总结:混合两种训练模式在你的训练课表中,当着重肌肉力量的进步时选用递增组法,而追求肌肉尺寸时则选择递减组法。
肌肉线条用小重量多次数,纬度是大重量中等次数,练肌肉线条次数最好在20次以上,个别肌群也要负重,然后减少摄入脂肪,多补充蛋白质和适量的碳水,结合一定的有氧运动,就行了,纯手打望采纳,有不懂问我
健身疑惑
进行力量训练时有人会问:一组应该做多少个?
“一组做多少个?”是一个关于重量选择的问题,
下面将为你进行详细解答!
----------
选择重量上
若重量特大,次数在6个以下,则偏重于力量的表现;
若重量较大,次数在6-12个,则偏重于肌肥大(即增大肌肉围度,使肌肉变壮)。
若重量较轻,次数在12+以上,则偏重于增加肌肉耐力。
人体肌肉有慢肌和快肌之分,
快肌提供爆发力,而慢肌提供持久力。
----------
慢肌在有氧训练中占主导,它直径较小,收缩较慢。它的边缘含有丰富的线粒体(脂类进行氧化产生能量的地方),因其有很强的有氧代谢能力,所以不容易产生疲劳感,它们主要作用于一些长时间的反复收缩运动,这种肌纤维在有氧运动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快肌的纤维ATP酶激活速度较快,因此肌肉收缩和舒张的速度较快。它含有的线粒体不是很多,毛细血管也不丰富,但其糖原储量较多,而且分解糖原的酶活性较高,能够在缺氧的状态下较快的合成ATP(ATP可理解为给肌肉提供能能量的物质),由于是无氧代谢,乳酸堆积,所以使人很容易产生疲劳感,这种肌纤维主要在无氧运动中起主要作用。
快肌变大,具体表现是肌肉块头增大。当进行力量训练的时候,快慢肌都是有所参与的,只是不同的重量,对快慢肌的刺激不同,上面的重量比较,是根据实践长期总结出的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注意,用语都是“偏重于”,即在力量训练时,不管多大重量,对快、慢肌都有刺激,只是参与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最终会有不同的表现。
----------
如果你几乎没有肌肉或者是肌肉含量很低,但又想让身体练出肌肉线条感,首先你得先让肌肉变大,只有肌肉围度变大,再适度地减掉脂肪,肌肉线条自然就会变得明显。
但每组具体做几下,也不用规定太死。例如,你可以前几组做大重量、少次数、后几组做小重量、多次数;又或者这次训练大重量、小次数,下次训练小重量、多次数;亦或是这个动作采用大重量、少次数,下个动作采用小重量、多次数;或根据部位区分,这个部位大重量,另外一个部位采用小重量等,都是可以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健身感受来安排不同的训练模式。
----------
如果你想增肌更加明显,建议多采用大重量、少次数的方法。而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模式中,次数越多,快肌的参与度就会越少,变成慢肌主导得越多,使训练模式更倾向于有氧运动。
----------
如果只是做小重量、多次数,能不能增长肌肉呢?这要具体看你的训练程度了,这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肌肉生长在每次20个的重量确实要比每次10个的重量慢,如果选择做30个的话可能就更低了,甚至300个....那使用的重量就完全没有强度了,变成纯正的有氧运动了,而有氧运动过多反而会掉肌肉。
----------
了解一下不同的力量训练对减脂的作用。
大重量、少次数,在运动时,对脂肪消耗特别少,所以对减脂的作用不大。但在训练过后的24小时内,它的耗氧能力会比较高,有促进燃脂的作用。所以,它在减肥方面的表现为:训练时无明显效果,但事后会有效果。
此外,如果长期锻炼使得肌肉增大增多,人体的基础代谢会明显提高,同样是有利于减脂的。
小重量多次数能减掉脂肪吗?
小重量多次数一样可以减脂,但前提是得有足够长的持续训练时间!
有的人选择大重量、少次数练10分钟,而你却选择小重量(或徒手)也练10分钟,练完后就没有别的训练内容了,减脂结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别人的目标是为练了肌肉,刺激肌肉生长。而小重量的10分钟,既没达到长肌肉的目的,也没有有氧运动的持续时长,说白了就是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果长期进行这种单一运动,瘦身是不可能的。不能说完全不减脂肪,若仅从减脂角度来看,相比之下,比不过30分钟的有氧运动,仅仅比0运动强。
不过,如果采用早上练10分钟、中午练10分钟、下午练10分钟这种碎片化的训练模式,总时长加起来足够长,也能够消化掉摄入的热量,能够很好地帮助减脂。
----------
所以,你想使用什么样的重量,做多少次,就可以根据自己训练目标去安排。
重量、低次数:健美理论中用RM表示某个负荷量能连续做的最高重复次数。比如,练习者对一个重量只能连续举起5次,则该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5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增粗,发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负荷训练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长不明显;10-15RM的负荷训练肌纤维增粗不明显,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长进;30RM的负荷训练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显。
多组数:什么时候想起来要锻炼了,就做上2~3组,这其实是浪费时间,根本不能长肌肉。必须专门抽出60~90分钟的时间集中锻炼某个部位,每个动作都做8~10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时肌肉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一直做到肌肉饱和为止,"饱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适度的标准是:酸、胀、发麻、坚实、饱满、扩张,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显粗壮等。
慢速度:慢慢地举起,在慢慢地放下,对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别是,在放下哑铃时,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让性练习,能够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视了退让性练习,把哑铃举起来就算完成了任务,很快地放下,浪费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时机。
方法有很多,具体有以下这些方式楼主可以参考,祝楼主早日实现梦想. 1:练腹肌最好的办法还是仰卧起坐,每次做100-200个,20-30个为1组,最少要做5组,具体的要看个人情况。可以适当增加点重量,手拿个哑铃或铁饼什么的,放在脑后,效果更好。 2:俯卧撑也可以锻炼腹肌。记住健身的时候一定不要一次性做到累,要分组做,才有效果,一般也是每次做100个左右,至少分5组,具体看自己情况而定。 3:手抓在高处,使身体垂直悬空,腰腹用力往上抬,使双腿与上身呈90度,注意身体不要晃动,其他地方不要用力,也是分组做。 4:如果腹部脂肪比较多,要坚持有氧运动,跑步很有效,可以减去多余脂肪,使肌肉更好的展现出来。 练腹肌和别的肌肉不一样,得不断的刺激它,所以就得每次做到筋疲力尽,才能达到效果,中间的间隔最好在一分钟左右.做到6组左右.二饮食方面得注重加强高蛋白和高脂肪.在每次运动完后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左右是蛋白质摄入的高峰.注意吃点高蛋白的食品. 我以前肚子上有点赘肉,后来在健身房坚持了1年,现在肌肉不能说很好,但是看起来还是很明显的,自己也充满自信,希望你也有所收获。 胸肌:用哑铃做平卧推举,平卧飞鸟(注:哑铃必须是可调节重量的.也就是说你练一段时间之后,肌肉增长很快,但是人体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6次锻炼之后,如果你再用同一个重量,那么肌肉就会长得非常缓慢,甚至不再生长.) 哑铃平卧飞鸟.拉力器夹胸,这些动作都是锻炼上胸部肌肉.你得制定锻炼计划,不能光练胸肌,其他的肌肉也得练. 腹肌:V字两头起.(每隔一天练一次,每次练4组,每组10个,每练一个月增加数量) .
以上练肌肉重量多少次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练肌肉重量多少次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