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想了解热量怎么算的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热量怎么算的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Q=cm△t 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如下:
1、热量Q: 焦耳 ( J )
2、比热容C: 焦耳/千克℃ ( J/kg℃ )
3、质量m: 千克 ( kg )
4、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 摄氏度( ℃ )。
一定质量的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该物质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称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用符号c表示。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焦耳每千克每摄氏度[J /(kg·℃)]。
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开尔文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扩展资料: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能量、功、热量的主单位统一为焦耳,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因此比热容的国际单位为J/(kg·K),读作“焦[耳]每千克开[尔文]”。国际单位或为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内的字可以省略。)
常用单位:J/(kg·℃)、J/(g·℃)、kJ/(kg·℃)、cal/(kg·℃)、kcal/(kg·℃)等。注意摄氏度和开尔文仅在温标表示上有所区别,在表示温差的量值意义上等价,因此这些单位中的℃和K可以任意互相替换。例如“焦每千克摄氏度”和“焦每千克开”是等价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比热容
热量计算公式是一种计算热量的公式,即Q=G·C·(tg-th)。
根据热量计算公式:Q=G·C·(tg-th)可知,当供热系统向热用户提供相同的热量Q时,供回水温差Δt= tg-th与循环水量G成比例关系。即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大,则循环水量就小,水泵的电耗就会大大降低。从下面的一个例子,就可看出温差与电耗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个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为7MW,一次网供回水温差Δt= 30℃经计算,其循环水量为200m/h。外网管径为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170Pa/m。经水力计算,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为50m水柱,如果按此流量和扬程选水泵,即水泵功率为45KW。
如果把供回水温差由Δt= 30℃提高到Δt= 60℃,其循环水量可下降到100 m/h,按外网管径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42Pa/m。同温差30℃时的阻力系数相比是。按此推算,此时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应为H=。按流量100 m/h和扬程12.5米选泵,其水泵功率只有5.5KW。
热量计算公式是一种计算热量的公式,即Q=G·C·(tg-th)。
当供热系统向热用户提供相同的热量Q时,供回水温差Δt= tg-th与循环水量G成比例关系。即系统的供回水温差大,则循环水量就小,水泵的电耗就会大大降低。
热量的物理公式
1、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
2、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
3、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c·m·Δt。(c是比热容,m是质量)。
热量= 质量*比热容*温度的变化
Q=CM(t2-t1)
Q----热量
M----物体的比热(查表)
t2---物体最后温度
t1---物体初始温度
拓展资料:
热量:
热量是指由于温度差别而转移的能量;也是指1公克的水在1大气压下温度上升1度c所产生的能量;在温度不同的物体之间,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即使在等温过程中,物体之间的温度也不断出现微小差别,通过热量传递不断达到新的平衡。
人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反应、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等。而这些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加上水则为六大类。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经体内氧化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热源质”。由于温差的存在而导致的能量转化过程中所转化的能量;而该转化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公制为焦耳。
温度: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
计算公式:
(1)固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m表示固体燃料的质量(kg)。
(2)气体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Vq。Q表示热量(J),q表示热值( J/kg ),V表示气体燃料的体积(m³)。
(3)经某一过程温度变化为△t,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表示热量(J),Q=c·m·Δt。(c是比热容,m是质量)。
公式举例
例如一个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为7MW,一次网供回水温差Δt=30℃经计算,其循环水量为200m/h。外网管径为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170Pa/m。经水力计算,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为50m水柱,如果按此流量和扬程选水泵,即水泵功率为45KW。
如果把供回水温差由Δt=30℃提高到Δt=60℃,其循环水量可下降到100m/h,按外网管径DN200查表可知,沿程阻力系数为42Pa/m。同温差30℃时的阻力系数相比是:按此推算,此时管网沿程总阻力损失应为H。按流量100m/h和扬程12.5米选泵,其水泵功率只有5.5KW。
由此发现一个规律:当供回水温差Δt提高到原来的两倍时,循环水量也降至原来的二分之一,而管网的沿程阻力降至原来的四分之一,而水泵的功率要降至原来的八分之一。
热量的吸收和放热公式都是: Q=cm△t
式中Q为热量,正表示系统吸热,负表示放热;C为比热;m为质量;△t为温度变化,△t=t2-t1,所以,温度升高,△t为正,Q也为正的,这一过程为吸热;温度下降,△t为负,Q也为负的,这一过程为放热。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放热的计算公式Q=cm(T初-T末);
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热的计算公式Q=cm(T末-T初);
Q代表热量 C代表比热容 M代表质量。
热传递的理解:
1、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2、热传递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
3、发生热传递的唯一条件是存在温度差,与物体的状态,物体间是否接触都无关。
4、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差消失,即发生热传递的物体间或物体的不同部分达到相同的温度。
以上热量怎么算的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热量怎么算的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
时间: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