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回答:
同病相怜呐。
我们公司从去年在没有疫情时就已经开始这样实施了:员工只出不进,除非特需岗位。在会议上,老板如是说到: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人均产值,提高人均产值的方法就二个:人少,产值不变;人不变,产值增加。我无意让在坐的各位离开XXX公司这个大家庭,但要是有人离职,也就不再招聘。锅里的饭就这么多,分的人少了,分到手的自然就多了。
到目前为止,公司也经过疫情的洗礼,虽然订单大副下滑,但是每月工资还是正常发放,甚至从3月份起,还加了工资。很感谢公司领导、老板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还如此为员工着想。
因为年前走了一位同事,而现在马上又有一位老员工辞职。题主的问题,现在我也同样面临:事多,压力大。而我是如何做的呢?仅供参考。
1,投桃报李、知恩图报
受疫情影响,公司不仅没有降工资,还涨了工资,虽然不多,还是给在职的所有员工一剂强心针,而员工也给了公司相应的回报。
人少了,摊在剩余员工身上的工作量必然会增加,因为最近工作量大,一时无法完成。就在今天下午,我主动向领导提出,这周星期六加班完成工作(可以调休)。
2,调节自己的作息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工作量大不大,压力大不大,都要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每个人的作息习惯不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而我最近,就给自己增加午休,保证自己下午有足够的精力完成工作,以前午休都是到楼上运动室玩台球。
3,看淡一切
楼主之所以会有如此烦恼,主要是因为自己有责任心,有担当,为公司着想造成的。这没有什么不好,适当看淡或许对自己有用。
看看周边的同事,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无论工作量大不在,都很轻松自在的工作,当天实在完不成工作,就第二天继续完成。或许,应向这些同事学习一下。
4,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的心理暗示
停止消极的心理暗示,楼主担心时间久了,身体会出问题,就是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来身体没有什么问题,但时间一长,没有问题的身体都成了有问题的身体。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减少我们所受的痛苦,压力;可以给我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所以,我们需要积极的心理暗示。
总结:受疫情影响,公司多少会受影响,而现在公司还有工作可做,应该值得庆幸,因为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公司抛弃。人的潜力是无限的,经过了这些忙碌的工作,或许我们会有意外的收获。
少年,一起努力吧,不经历风雨,如何得见彩虹?
更多内容,请关注@职场新视角
其他网友观点题主好:我是@超越梦想QCC 这个情况怎么说呢,其实本人在刚开始工作是就在制造生产管理过整个一层楼车间人员。后来新两班倒改刚做品质质量管理了。其实你说的情况现实太多事例,尤其是从2019年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严重。老板可以干掉一半人,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品质和效率。不过有些工位是没法提速的部门就更显得忙忙碌碌,没完没了!但是对于多数不能即使去掉一半人,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成本也降低了。何乐而不为。这问题来了,有人接受,有人平时玩习惯了,受不了了。那么最好的办法领导自己亲自上阵每个工序,每个都做一遍。可以发现问题。这样可以知道你的人到底7人变3人可以不。员工接受不了很正常,以前加班玩等下班,现在忙到下班。当然接受不了这个实事,如果现在人员真的无法完成这些事。拿出数据给老板说话。不要只是嘴巴叫,没用的!领导要的是节拍数据。其实我不是替老板说话,我说的是现实!没有无缘无故减人的老板。老板睡醒了,猛然看出了问题!
你好,我是张小一,今年很多公司为了节省开支,都再裁员,具体根据你们单位的情况,这个真不好说!
其他网友观点好好干,别想了
其他网友观点每一个部门和工作量老板几乎上都有分寸,老板都是看部门的收益而定论人员的多少。
部门的开销和收益都有一定的对比,有些部门收益不怎么高,如果员工多了的话工资开销也很大。总而言之,老板如果没赚钱的,不可能把工资往外发吧!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当老板的都有账算。
不过也有些老板心黑,只想少发工资多赚钱,从来不管员工的忙和累。一切都听领导,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一切啥都不说了。
其他网友观点降薪酬,请个临时工来做。要不就认了,公司好的时候薪酬高,锅里没有还指望汤里有,同甘共苦,命运共同体
其他网友观点你好,我是芝麻。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因为一场疫情,全球就业进入寒冰期。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大经济环境下汲汲可危的生存着。人力的削减就成了维持企业经营的其中一个手段,或裁员,或劝退,或磨到员工自己离职,然而大部分企业没有考虑到只是精简人员却没有因形势改变以往一贯的不合理管理方式,在职的员工因工时延长,工作量增大,工资不调调而产生抱怨。企业利用这种精简人员的求生手段行为就从根本上犯了错误:
1、错误定位员工工作岗位
一个公司就是一个经营运作体系,无论公司有多少员工,员工做什么工作,都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体系来决定的。正常来说,员工是要为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企业的组织架构分工就是定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以结果为导向以达到资本增值。人非机器,人是有思想,有性格,有自主学习能力,还有要休息待整的生命个体。人力资源部在招聘时是以“一个萝卜一个坑”的逻辑进行招聘,招的人做哪些工作,工作的量是多少工徐,工作的强度是多少,工作的技能要求都是最直接反映在岗位薪酬上。大多数安心立命的员工也是按照公司给他制度的薪酬和岗位内容来完成自己本职的工作。
企业管理者不考虑体系的运作要求,硬将几个人的 工作整合为一个人的工作,人非机器,工作量已超出了员工的体力输出,工作项目不但容易迟迟延误,工作成果往往不达计划预期,员工因长期的大量工作导致生理和心理出现各种的抱怨,甚至有放弃辞职的想法。
2、错误的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的方式解决问题
很多企业都存在这些情况,公司的管理模式和体系不更新,不持续改变,员工对工作的不合理管理久生怨言,最终提出离职,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或直接精简人手,不再补充萝卜坑 ,直接用现有的萝卜,对痛医头,脚痛医生脚 ,而这些又非专业的人员让他们再长也手来兼顾空缺。一直长久持续下去,员工的体力,工作耐力在直线下滑,继而又引各种各样的内部纷争,企业的工作环境充满负能量,公司新招的员工在负能量的氛围里看到妙的势头,工作不久就离职,企业人力资源不停更换进入的死循环,最终结果就不用再多说了。
【解决方法】
作为企业,企业是否需要重新审视管理方法,我们在此不多作解释。我们以员工的方面去解决问题:
在职场,拿3000元工资与30000元工资的区别往往就是二者的工作方法不当,有些人只会一味埋头苦干,领导好的坏的都吸纳来做,但结果自己又做不成,而有正确工作方法的员工他们更懂得想办法去解决不是自己一已之力可以做成的事,他们需要组建有效的工作团队,懂得专人做专事,懂得定时向领导进行工作内容汇报、参与工作分析和提出解决方案。
以上是我的观点,虽然题主能从中得到启发,能帮助你想要解决的问题。
其他网友观点看看能不能申请兼职的职位。
其他网友观点老板的想法都是一样的,用最少的人,干更多的活,获得更大的收益。
先要看看工作本身有没有前景,就是你长久呆下去,有没有可能待遇会更高些,职级更高点,对自己的提升更大些。答案是肯定的话,那就需要考虑工作怎么做能让老板满意了。
第一,提升工作效率。实际来说,国内的很多公司的工作效率说不上好,而提升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把工作内容制式化,流程化,规范化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类似于生产上的流水线,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证不出差池。好比要造一辆汽车,轮胎,车身,发动机,玻璃,等等,企业都不会一样一样按顺序去制造,而是每个部门负责一项或者多项,各部门协调生产进度,保证所有的部件能同时到位,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
第二,能者多劳。不要想着各家自扫门前雪,拿夫妻来举例说,不能说双方在家庭里谁应该多付出,还是少付出。前阵看到天津一对老夫妻坚持几十年AA制的生活习惯,但实际中99%以上的人做不到那样,如此计较你干多少我干多少那样的夫妻,绝对长久不了的。谁有空就多干点,谁想干也多干点,这样关系才能融洽,生活自然顺利。职场中的关系也是这样,想要常干的工作,你想要的公平大可以抛到太平洋里里去了。
第三,做到一专多能。谁也不是万能的,也不能保证365天24小时都能平安无事,人都是群居动物,互相依靠的时候就难免不了。你帮我,我帮他,这样的情况在职场中也常见,但是不要好心帮坏事,所以除了本职以外,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掌握公司其他职位和部门的职责,你要是做到万事通了,老板自然不会看不见,对自己也是极大的提升了。
其他网友观点今年的情况出现这种现象很正常,很多公司都在控制成本。以我的经验分享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员工借调,申请从别的部门借调员工帮忙,尤其是人事部门和行政部门的人员,毕竟员工在不断减少,他们本职的工作量就会减少。而且,这样经常借调,其他部门的员工也是不喜欢的,这样你们就可以共同向老板申请了。
第二、申请加班费,不一定会给,但是要申请,每天加班要坚持填加班表,让老板知道你们的工作量,无形中会给到老板一定的压力。
第三、与离职的员工联系,实在不行就跟这些离职的员工再联系一下,看他们是否愿意再回来工作。
相关热词:产值,社会教育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
时间: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