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3种常见的肌肉发力方式: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和等长收缩。
举例:引体向上
向上拉起时,身体克服自身体重所做的肌肉收缩——向心收缩。
向下落时,身体为了防止肌肉拉伤,保持肌肉张力有控制的下落——离心收缩(也叫离心控制)。
拉起来后(保持肌肉张力)的停顿——等长收缩。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既简单又很难的动作,你可能可以轻松完成几百次,也可能很难完成1次,区别在于是否运用以上三个原则,是否让我们的肌肉慢下来,是否能使身体更有控制,一起来试试吧。
如何增强肌肉爆发力
1、举哑铃的方法可以锻炼上肢
依然是锻炼上肢力量的首选方法,最好准备两种重量不同的哑铃,较重的哑铃可以用来做有针对性的手臂力量训练,比如一组平举20个,或者一组侧举20个,每天练习个六到七组;较轻的哑铃可以用来随时举着做一点热身运动或者舒展运动。
2、引体向上也可以锻炼上肢力量
这也是非常简单实用的锻炼上肢力量的方法,可以每天计划做个三到四组,每组做10-20个不等,根据自己可承受数量调节,需要注意的是,双手最好垂直挂于单杠上,做引体向上时最好下巴过单杠,尽量不要借助下身弹动的力量,靠双臂的力量。
3、做俯卧撑可有效锻炼
也能够锻炼上肢力量,这个不需要道具,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有空的时候就可以随时做几个,需要注意的是地板过硬可能会伤到双掌,所以可以的话尽量避免粗糙的水泥地面,选择木板地、草地或者胶地。
4、握哑铃打直拳可有效锻炼
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双手分别紧握哑铃,做格斗式准备动作,原地站立,以打两拳为一组;当出拳时,动作要迅速,且手臂要发力出击,收拳时,动作也要快,收到为格斗式状态时,两手臂肌肉要放松,然后重复之前动作。
5、打寸拳也可锻炼
以太极站桩站立,气沉丹田,含胸收腹,手臂肌肉放松,双手握紧拳头,放在正前方,拳面朝前,预备动作完成;当朝正前方打拳时,要用内劲发力,拳头打到最极点时将力量全部爆发,此动作要一拳一拳来打。
过度训练造成的危害
1、造成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抑制,血睾酮水平下降,表现为兴奋性差,竞争意识下降,体力恢复慢。
2、过量或过于剧烈的.运动,不仅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处于过度旺盛状态,而且会因机体应激使部分生理功能失调,扰乱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的供血平衡——肌肉的需血需氧量剧增,大脑和脏腑的供血相应减少而处于缺氧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就会对机体产生损害,既加重机体器官的磨损,也加速大脑衰老。
3、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4、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你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晕恶心,吃不香、睡不好,抑郁、易怒,便秘、腹泻,易感冒。
5、可造成运动性血尿蛋白尿,运动性哮喘等发作
6、机体免疫力降低,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
7、慢性肌腱炎或骨膜肌腱炎,关节炎,疲劳性骨折等
训练时注意的事项
每次练习时,应使肌肉先充分伸展拉长,然后再收缩,动作的幅度要大。因为肌纤维被拉长后可以增大收缩的力量,同时又可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力量练习以后,肌肉常会充血,胀得很硬,这时应作一些与力量练习动作相反的拉长动作,或者做一些按摩、抖动,肌肉充分放松。这样既可加快疲劳的消除,促进恢复,又可防止关节柔韧性因力量训练而下降,同时也有助于保持肌肉良好的弹性和收缩速度。
在进行发展力量素质练习时,应偏重于摆动的动力性练习,尤其要注意动作的振幅。这样做可使练习者获得用力感和速度感,增强技术动力力量,培养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同时也改进了关节的灵活性。为了增大动作的振幅,要注意结合肌肉的放松和伸展练习,以使肌肉保持弹性和柔韧性。
为什么有些人在做了很多的训练之后仍然没有感觉呢?其实这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的动作,同时我们需要提高训练的频率,在背部训练中加入新的动作,能够给肌肉纤维带来不一样的刺激。这样才会让训练一直保持进步,能够让训练效果更明显。
第一:增加训练频率
在短时间内增加训练频率,能够激发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会促进肌肉对训练的记忆,会更多的蛋白质合成,这样肌肉生长也就更快,肌肉得到的刺激越多,那么身体的效果就越好。同时我们可以多训练划船动作,因为划船动作可以改善不平衡的训练和身体的体态。
第二:给肌肉新的刺激
如果我们一周只进行一到两次背部训练,那么参加训练的频率可能会让肌肉不适应,但是这也意味着是新的刺激,新的刺激能够给肌肉带来新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增加训练的强度。
训练的强度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增加水平方向拉的作用,或者划船的动作,这样可以给神经系统和脊柱带来压力,但是不要带来过多的压力,过多的压力只会让身体承受不住。
同时可以进行一些高强度大重量的训练和爆发性的复合动作,这些都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所以在训练前要把它安排在首位,比如硬拉,杠铃划船,哑铃划船,它们都是一些大负重的复合动作,可以对肌肉有很好的刺激。
第三:减少训练的容量
在健身房里有很多人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对所有的肌肉的训练量是一样的,其实这是一个很不理想化的选择,因为有的肌肉承受力不是那么强的。
每一处肌肉都在训练的话,肌肉需要有一定的恢复时间来修复自身,所以我们要适当调整肌肉的训练。比如在进行胸部训练和背部训练时,便可以选择更多的训练量,但是在练习手臂时可以选择减少训练的容量,这样才可以到达共赢状态。
肌肉是随意肌,是由神经控制的,当肌肉收到神经传来的信号就会收缩,收缩的话,长度变短体积不变,自然从宽度上向外鼓胀和变硬,肌肉在运动时因为需氧量的提高。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扩展资料: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肌肉
肌肉收缩
肌浆Ca2+的浓度升高时,Ca2+与细肌丝上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分子构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传递给原肌球蛋白分子,使后者构型也发生变化。结果可使原肌球蛋白从肌动蛋白双螺旋结构的沟沿滑到沟底,安静时抑制肌动蛋白和横桥结合的因素被解除,暴露出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肌肉舒张
当刺激停止后,终池对Ca2+肌肉通透性降低,Ca2+释放 停止。肌浆膜上的钙泵迅速回收Ca2+,使肌浆Ca2+下降, 钙与肌钙蛋白解离,肌钙蛋白恢复到原来的构型,继而原肌球蛋白也恢复到原来的构型,肌动蛋白上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重新被掩盖起来,横桥与肌动蛋白分离,粗、细肌丝退回到原来的位置,肌小节变长,肌肉产生舒张。
扩展资料
收缩形式
(一)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
1、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主要表现长度发生改变而张力基本不变的收缩形式。
2、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主要表现张力发生变化而长度基本不变的收缩形式。
(二)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1、单收缩是指肌肉受到一次短促刺激后出现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收缩过程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三个时期。
2、强直收缩是指肌肉受到连续刺激,当刺激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后一次收缩落在前一次收缩的过程中发生收缩总和,出现强而持续的收缩。
平时偶尔会上运动房打卡的朋友们,在每次的训练完成之后你们是否也会有满满收获的喜悦感。不再觉得锻炼身体太枯燥无味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好地训练各种姿势,把自己变成了拥有完美身材的大块肌,这些你做到了吗?
相反的是有些新手在刚刚开始接触训练的时候总会练得不耐烦,明明自己努力训练那么长时间却还没有明显的效果。其实这个除了完整的动作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训练知识这样才不会对它产生偏见和误解。可以说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功课,我们平时的一颦一笑都离不开肌肉的运动。那肌肉又是怎么发力的?
像平时我们说话聊天时的微妙表情还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动作都是离不开肌肉的运动。我们全身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肌肉组成,像平滑肌还有骨骼肌……其中的骨骼肌就达600多块,这是使我们骨头运动的肌肉,运动系统的肌肉就是我们平时四肢躯干自由活动的这一类肌肉。
在神经的支配下,肌肉收缩产生运动。当我们在训练时其实就是在发力,从开始到动作的完成,这个过程又是怎样的呢?
简单来说这一连串的动作实则是每个小节的肌节组成肌丝再到肌纤维,直到最后形成整个肌肉群的运动。当然,控制肌细胞的收缩和运动是来自大脑意识。在产生收缩之前的这一系列活动会受到来自运动神经元的兴奋和神经冲动,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再经过一系列的神经传递最终使肌纤维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尽管这些知识看起来十分枯燥无味,但是细细琢磨还是可以帮助我们在之后的训练当中去改变各种活动的模式以及计划。
相关热词:肌肉舒张发力方式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