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性腹痛的特点
运动性腹痛的特点,剧烈运动前一定要做充足的热身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长期不运动可能会让我们的身体机能下降,运动性腹痛也是常见的了,和我一起看看运动性腹痛的特点,知识。
运动性腹痛的特点1
1、运动性腹痛的原因
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肝脾淤血 肝脾淤血时肝脾加被膜张力增加,使被膜上的神经受牵拉而引起肝区或脾区疼痛,疼痛多为纯痛或胀痛。发生肝脾淤血的机制主要为准备活动不足,开始运动进强度过大,此时内脏器官功能尚未提高到相应的'活动水平就承担了过大的负荷,影响心脏内血液排空和静脉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致使肝脾静脉血回流受阻而引起淤血。此外,剧烈运动时,呼吸节律紊乱或隔肌功能紊乱,造成胸内压升高,也会影响下腔静脉回流,从而命名肝脾淤血。
呼吸肌痉挛或活动紊乱 锻炼时未注意呼吸节律与动作协调,以致呼吸肌活动紊乱,呼吸急促而表浅,呼吸肌收缩过于频繁,过于紧张导致呼吸肌痉挛;此外准备活动不足时,心肺功能不能满足肌肉工作需要,导致呼吸肌缺氧,这样易发生肌肉痉挛或使疼痛加剧,疼痛性质多为锐痛,与呼吸活动有关,部位多在左右侧肋部。
胃肠道痉挛或功能紊乱 疼痛性质可以是纯痛、胀痛,也可以是绞痛,饭后过早参加运动,运动前吃得过饱、喝水过多,空腹锻炼都可引进胃部胀痛或胃痉挛,运动前吃了易产生气或难消化食物(如韭菜、牛肉等),可引起肠蠕动增加或肠痉挛,疼痛部位多在左下腹。
2、运动性腹痛的征象
运动中出现腹痛,其特点为除腹痛外一般不伴随其它症状。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才痛;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和强度成正比。一般活动量小、强度低时疼痛不明显,随负荷量加大时疼痛才逐渐加剧,调整运动量和强度,做深呼吸或按压腹部疼痛多可减轻。各项检查如肝功能、腹部B超、腹部平体等皆正常。
3、发生运动性腹痛的处理
一旦运动中出现腹痛,即应减慢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强度,加深呼吸,调整呼吸与动作的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一般疼痛即可减轻。如无效或疼痛剧烈时则应停止运动,同时可针刺或点掐内关、足三里、大肠俞等穴位以缓解疼痛,必要时可口服止痛药。
4、预防
锻炼要讲究科学,要循序渐进,膳食要合理安排,饭后需经过1小时30分钟以后才可以进行剧烈运动;运动前不要吃得过饱,不要大量喝水;运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中要注意呼吸节律等。
运动性腹痛的特点2
运动性腹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运动时会发生,尤以中长跑、竞走、自行车等项目发生较多。运动时腹痛的原因极为复杂,不单是由于运动引起了机能失调和肝脾淤血等,而且还可能融合着各种腹部内科疾患,例如可能是由于慢性疾病因激烈运动而导致急性发作,或由于运动时发生了急腹症等,因此需要认真对待,及是鉴别诊断,妥善处理,防止意外。
1、在运动中发生腹部疼痛时,不单是运动性疾病的运动中腹痛,还有可能是内脏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内科疾病发生,尤其是首先要考虑到急腹症发生的可能性,要迅速准确地做出鉴别,停止训练送医院急救。
2、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3、一般运动过程中腹痛时,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并以手按压。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减轻并有所加重时、即应停止运动,进行检查,找出原因,酌情处理。
4、如属胃肠痉挛,可针刺和手刺和手指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阳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属腹直肌痉直肌痉挛,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动作,拉长腹部肌肉。
对于运动腹痛,在运动中出现的腹痛,是称为运动性的腹痛,一般来说,引起运动性腹痛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运动前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导致心肺功能在运动量突然增大时,出现相对低下的状况,竟然发生肝脾等内脏器官淤血,刺激脏器表面的神经,从而引起疼痛,运动中呼吸频率过快,膈肌痉挛引起疼痛,饭后立即参与剧烈运动或运动前,吃得过饱,运动中大量饮用过冷的饮料,导致胃肠痉挛,产生疼痛,还有运动量较大使,那河水通过汗液,丢失较多,但又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也会引起腹部肌肉的疼痛,还有肝胆或胃肠疾病的患者,在参与剧烈运动后容易诱发,源于病变部位的疼痛,一般情况下,如果出现这种运动性的腹痛,可以减缓速度,加深呼吸,按摩疼痛部位,即可使疼痛减轻,严重的立即停止运动。
在运动的时候出现腹痛时,减慢速度并用手压在疼痛的地方或者是停下来,弯腰用手揉疼痛的地方,调整呼吸,是自己平静下来,疼痛就会减轻甚至消除。
2 在运动之前做好运动准备,把身体活动开,在运动之前也不要吃得过饱或者是空腹,不要喝太多的水,适当即可,并且在运动之后不要立即喝水等。
3 在运动过程中要合理的呼吸,最好的呼吸方式是三步一吸两步一呼,注意自己呼吸,调整平衡,避免出现心跳加速或者是胸闷等现象。
4 当很痛时 最好喝点热水,暖一下肚子,同样可以减轻痛苦,并好好休息。
注意事项
运动时强度不要忽大忽小,调整好自己的呼吸。
运动性腹痛的特点是:安静时(不痛),运动时(疼)。除腹痛外一般不伴随其它症状。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和强度成正比。
一般发生在准备活动不充分就开始运动,且运动量过大,内脏器官的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运动水平就加大运动强度,特别是心肌力量较差时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肝脾被膜张力,以致产生牵扯性疼痛。预防这类运动性腹痛的关键是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内脏器官适应。
我们运动时偶尔会感觉到腹痛,
但随着运动停止,
腹痛就可以逐渐缓解,
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由于激烈运动引起的一时性的机能紊乱,不应是疾病,随着运动停止,症状可以逐渐缓解。
那造成这些症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种是胃部痉挛引起的。
其主要多因为饮食不当、暴饮暴食、离运动时间较近时吃得过饱、喝得过多(尤其是冷饮),或吃的是一些产气食物和不易消化食物(豆类、薯类、牛肉等)而发病。此种原因引起的疼痛多在上腹部,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胀痛、严重者会产生绞痛。运动时安排不当(空腹、吸入冷空气等)而引起胃部痉挛。另外有些因素可能引起宿便,使粪便过于干燥,刺激肠粘膜而引起痉挛疼痛。此类疼痛多发生在左下腹。蛔虫或其它寄生虫所引起的疼痛则多发生在肚脐周围。
第二种是肝脾区发生疼痛。
1
如果发生在运动早期,其原因多为准备活动不足,开始速度过快,内脏器官活动与运动器官不相适应,在内脏器官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活动水平时就加大运动强度;特别是如果心肌收缩较差时,会引起搏动无力,大量的下腔静脉血向心脏回流受阻,血液大量淤积在腹腔、肝和脾,而肝脏的门静脉无静脉瓣,连接门静脉的两端都是毛细血管,这种解剖结构的特点不但能造成肝部血液回流,更会发生肝、脾郁血性肿胀,使门静脉压力增高和肝脾被膜牵扯产生疼痛或胀痛。
2
发生在运动早期的第二个原因,是呼吸节律紊乱。剧烈运动时,呼吸变得不均匀,没有节律,使呼吸变得表浅,频率过快,从而造成呼吸肌疲劳,甚至痉挛,而膈肌痉挛本身即可引起疼痛,又由于呼吸肌疲劳和痉挛减弱了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同时呼吸短浅,胸内压较高,也会妨碍下腔静脉的回流,也会造成肝、脾淤血性肿大或肝、脾被膜紧张而引起疼痛。肝、脾悬重韧带紧张牵扯,亦能引起疼痛,多发生在运动中后期。最近有报道,运动中肝脾未见淤血,肝区疼痛是因为激烈运动时肝糖消耗增多,热量释放猛增,局部温度明显升高,使肝细胞膨胀,与横膈膜的磨擦加剧,神经受刺激而引起的。
第三种腹直肌痉挛引起的疼痛。
多在运动后发生,诊断容易,发生位置表浅,用手可触及腹直肌痉挛情况,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盐分丧失,水盐代谢失调所致。
第四种腹部慢性疾病引起的疼痛。
运动者原有慢性阑尾炎、溃疡病、慢性盆腔炎或肠道寄生虫等,参加激烈活动时,由于受到振动和牵扯即可产生运动中疼痛,这种腹痛部位与原来病痛部位一致。
苏联斯柯里尼克对150名运动员测量结果表明,“肝痛”的运动员的肝血流量比健康运动员少得多,几乎少一倍以上。健康者血流量稳定,而有肝痛者血流量明显下降。血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肝内淤血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另外“肝痛”者胆汁排出系统均不正常,胆囊容量减少,有一半的疼痛者胆囊内有炎症性改变。
第五种原因不明的右上腹痛
此类运动中腹痛有如下特点。运动员主诉“肝区痛”已持续甚久,大多数安静时不痛,运动时痛,其疼痛程度与运动量大小及运动强度成正比,减慢速度,减小运动强度或作深呼吸或按压腹部后,疼痛可减轻;除腹痛外无其它特异性症状;检查肝功能、肝脾超声波或胆汁检查等未见异常,各种“保肝”药物治疗无效。
那我们该怎么预防呢?
PART
01
因腹内或腹外疾患所致的腹痛,以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加强医务监督,定期做各项身体检查。慢性病,应坚持治疗。
PART
02
锻炼要讲科学,运动量的增加应循序渐进,并应合理安排膳食,饭后1-2小时才可参加剧烈运动,不吃冷饮和难以消化的食物。
准备活动要做得充分、合理,要由一般的慢的身体练习开始,逐渐加大运动量和3.强度,直至把身体调节到与邀烈运动相适应的程度,再进行专项练习或比赛。运动过程中应注意呼吸节奏,失水较多时应注意及时补充水和盐。
PART
03
在运动中发生腹部疼痛时,不单是运动性疾病的运动中腹痛,还有可能是内脏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内科疾病发生,尤其是首先要考虑到急腹症发生的可能性,要迅速准确地做出鉴别,停止训练送医院急救。
PART
04
腹痛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能服用止痛药,因为会掩盖病情造成误诊。
PART
05
一般运动过程中腹痛时,可适当减速,调整呼吸,并以手按压。如果用上述方法疼痛仍不减轻并有所加重时、即应停止运动,进行检查,找出原因,酌情处理。
PART
06
如属胃肠痉挛,可针刺和手刺和手指点揉内关、足三里、大肠俞、阳陵泉、承山等穴,亦可用阿托品0.5毫克即刻注射,或口服“十滴水”。如属腹直肌痉直肌痉挛,可作局部按摩和背伸动作,拉长腹部肌。
( 一)避免跑步出现腹痛
不少人在跑步的时候,常出现上腹或左右上腹部疼痛,特别是在清晨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医学专家认为,这与人的呼吸肌痉挛有关。人体内的呼吸肌主要有膈肌和肋间肌,如果膈肌发生痉挛,就会引起上腹或左右上腹部疼痛现象。
跑步的时候,人体的器官会从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由于此时体内的代谢过程旺盛,气氛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加上人体的代谢产物也在加速排出体外,这就要求呼吸和心血管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人体的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立即调整到所需要的状态,所以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之间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矛盾,人体的呼吸系统就要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深度,以满足人体的需求。
初练长跑的人,往往只注意增加呼吸频率,而忽视了调节呼吸的深度,因而导致呼吸肌的收缩频率加快,造成了呼吸肌的紧张,因此引起痉挛,呼吸肌的痉挛可以直接刺激其中的感觉神经末梢,于是就使人产生了疼痛的感觉。
专家建议,在跑步之前应认真做好热身运动,预防这种现象的出现,通过热身,人体的内脏器官可以逐渐进入运动状态,这时再进行跑步,就可以避免出现肚子痛,即使出现肚子痛的现象,症状也会比较轻微。
(二)自我治疗运动性腹痛
现在,爱好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在运动中却时常出现腹部疼痛的现象,医学上称为“运动性腹痛”,这要引起重视。运动后引起腹痛,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过大,由于内脏器官功能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运动水平就加大了运动强度,特别是心肌力量较差时,搏动无力,影响静脉血回流,下腔静脉压力上升,肝静脉回流受阻,从而引起肝脾淤血肿胀,增加了肝脾被膜张力,以致产生牵扯性疼痛。预防这类运动性腹痛,关键是运动前要作充分的准备活动,使内脏器官适应。
2、胃肠痉挛。
运动时胃肠发生痉挛引起腹痛,轻则钝痛、胀痛,重者呈阵发生性绞痛。其疼痛部位多在脐周及腹上部。发生这类腹痛,可在腹部热敷以缓解痉挛。预防的措施是运动前别吃得太饱,也别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及冷饮。
3、腹直肌痉挛。
多发生在夏季,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时,由于大量水、盐丢失,体内代谢失调,加上疲劳,可引起腹直肌痉挛性疼痛。预防的关键在于夏季运动出汗时要适当补充盐水,局部按摩腹直肌,做背伸运动拉长腹直肌可以缓解腹痛。
4、呼吸节律紊乱。
大运动量锻炼时,破坏了均匀的有节奏的呼吸,使吸氧量下降,造成体内缺氧,导致呼吸肌疲劳,隔肌疲劳后减弱了它对肝脏的按摩作用,导致肝脏淤血肿胀而引起腹痛。对于这类腹痛,关键是调整呼吸节律,尽可能用鼻呼吸而不要张嘴呼吸。
参考资料:保健网
如果不单单是因为运动原因导致的腹痛,有急腹症发生的可能性时,要及时停止运动,及时就医。在没有明确诊断前,不要轻易使用止痛药物,以免掩盖病情。
如果仅是因为运动原因造成腹痛,应适当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会减轻或消失。如不能减轻反而加重,就要立即停止运动,查找原因,酌情处理。大多数人在停止活动后,疼痛立即消失,个别需经几小时后才消失。
若是胃肠痉挛,可以点掐足三里、内关等穴位。如果是腹直肌痉挛,可以局部按摩,做背伸动作,牵伸腹部肌肉。
相关热词:运动型腹痛的特点是
时间:2023-03-27
时间:2023-03-27
时间:2023-03-27
时间:2023-03-27
时间:2023-01-17
时间:2023-01-17
时间:2023-01-17
时间:2023-01-17
时间:2023-01-17
时间:202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