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东华养生网 > 运动养生 > 正文

肩部肌肉起止(肩部肌肉起止点及功能表格)

  分类:运动养生  发布者:meiziai  发布时间:
好多朋友想了解肩部肌肉起止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肩部肌肉起止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记住了..

好多朋友想了解肩部肌肉起止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肩部肌肉起止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记住了肌肉起止点不知道具体位置怎么办?

肌肉锻炼说简单很简单,就是阻力刺激肌肉收缩。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姿势的练习动作,和不同角度的动作变化。这些都是源自于肌肉的形体和功能。比如:纵向的腹直肌你不能横着去练。你也没法横着练。

今天我们就带来基本的肌肉解刨知识:肌肉的起止点

脊椎有关肌肉

腹直肌——起:耻骨联合上缘;止:第5、6、7肋骨之软骨;

腹外斜肌——起:最后8条肋骨的外缘;止:腹白线、盆骨、阔腱膜;

腹内斜肌——起:胸腰筋膜、髂嵴;止:腹白线、耻骨嵴、最后3条肋骨;

腹横肌——起:胸腰筋膜、最后6条肋骨的软骨、髂嵴;止:腹白线、耻骨嵴;

竖脊肌——起:骶骨;止:枕骨、全部脊椎的横突及棘突、肋骨骨角。

肩胛部分肌肉

斜方肌——起:枕骨、第7颈椎及全部胸椎;止:肩峰、肩胛棘、锁骨外三分之一处;

菱形肌——起:(小)第7颈椎及第1胸椎的棘突;(大)第2~5胸椎的棘突;止:肩胛内缘;

前锯肌——起:8或9条肌骨的外侧表面;止:肩胛骨,靠近脊柱的一侧(内侧)的整个前表面。

肩关节有关肌肉

冈上肌——起、止点:起自冈上窝,肌束向外,经肩峰深面,跨过肩关节之上,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此肌损伤或有炎症,当上臂外展时,肩部有疼痛感。

冈下肌——起、止点:起自冈下窝的骨面,肌束向外跨过肩关节后方,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肩胛下肌——起、止点:起自肩胛下窝,肌束向上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结节。

小圆肌——起:肩胛骨后面的外侧缘;止:肱骨大结节,位于棘下肌附着点的下方;

大圆肌——起:肩胛骨后面的下角;止:肱骨臆面的小结节,与背阔肌肌腱熔为一体;

背阔肌——起:最后6条胸椎、腰椎、最后3~4条肋骨、髂嵴及肩胛下角;止:肱骨前面(集中止于肱骨小结节下方的骨嵴。);

胸大肌——起:锁骨、胸骨、第1~6条肋骨间软骨及腹外斜肌的腱膜;止:肱骨大结节;

三角肌——起:锁骨外三分之一,肩峰及肩胛棘;止:肱骨三角肌粗隆。

健身练肩动作有哪些,平常能用到的练肩小技巧

健身练肩动作有哪些

如今,大伙儿在空余的情况下都是去运动健身。运动健身针对大家的益处是十分多的。开展科学规范的运动健身。运动健身练肩也是有实际的标准的。那麼,运动健身练肩的姿势究竟都有哪些呢?

健身练肩动作有哪些,平常能用到的练肩小技巧1

一、最先介绍一下三角肌前束的训练姿势及技术性要点。

第一个姿势:直臂前平举, 这一姿势能够挑选杠铃,还可以挑选哑铃,看本人的爱好,假如三角肌两边总宽不一样建议大伙儿应用杠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两腿当然站起,两脚与肩同宽,两手正握着哑铃或是杠铃放在腿前,两手距与肩同宽。

2、刚开始时把哑铃或杠铃渐渐地往前抬起,举至与路面平行面部位,滞留2秒,以后渐渐地学会放下复原为起止姿势。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在往前抬起时腕关节略微弯折,往前举前呼吸,渐渐地学会放下时出气。

第二个姿势:哑铃立正划艇,这一姿势依靠哑铃。

这一姿势是一个综合型的姿势,肩膀肌肉都能够练到,但主要是训练我们的前束、中束。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两腿当然站起,两手的手臂往前握着哑铃,握的间距要窄与肩膀,两手松驰至脚部。

2、刚开始时两手渐渐地贴身将哑铃提到,双肘要稍高于手臂部位,当将哑铃增至颈前时间断2秒,以后渐渐地学会放下复原起止部位。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在往上提早呼吸,复原时出气。

第三个姿势:斯金斯举,这一姿势有很大气的样子,是奥林匹亚老先生萨格·斯金斯自编的一个训练三角肌前束的姿势。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这一姿势能够坐着椅子上做,还可以站起。二只手执杠铃于腹前,腕关节弯折约90度,手臂向两侧,手心相对性。

2、刚开始时手肘向两边伸出,手心渐渐地往下,当手肘平行面于肩膀时间断2秒,以后渐渐地修复至起止部位。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假如能间断时间长一些更强。刺激性会更大。 手肘在向两边抬前呼吸,复原时出气。

二、第二个肌肉是我们的三角肌中束的训练姿势及技术性要点。

第一个姿势,哑铃侧平举,这一姿势是训练我们三角肌中束的经典姿势,需要依靠杠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两腿当然站起,两手握杠铃,手心相对性持杠铃当然松驰。

2、刚开始时,手臂挺直,腕关节微曲,手臂向外旋,当胳膊与肩平行面时间断2秒,以后渐渐地回到原点。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胳膊向外旋前呼吸,渐渐地学会放下时出气。不必缩肩。

第二个姿势:杠铃肩膀举荐,这一姿势要坐着椅子上,依靠杠铃训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上体维持刚正不阿做在椅子上,两脚当然置放,但要控住人体,抬头挺胸缩腹。两手持杠铃于头部两边,手掌心往前,维持后臂与躯体、手臂与后臂90度角。

2、刚开始时,胳膊渐渐地往上举,直到胳膊挺直,腕关节微曲,后渐渐地学会放下复原起止部位。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在平举前呼吸,渐渐地学会放下时出气。

三、第三块肌肉是我们的三角肌后束的姿势训练方式 是技术性要点。

第一个姿势: 仰身侧平举,这一姿势要依靠杠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当然站起,两脚与肩同宽,上半身屈式与路面平行面,两手持杠铃,手心相对性,膝盖骨微屈。背部要维持刚正不阿。

2、刚开始时两手向两边抬起,当后臂与背平行面时间断2秒,后渐渐地学会放下复原起止姿势。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留意:背部、腰部一定要焦虑不安,要不然非常容易负伤。

第二个姿势:哑铃后肩划艇。这一姿势要依靠哑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 和仰身侧平举的展台同样,正握哑铃,握距略宽于肩部。胳膊当然松驰。

2、刚开始时,胳膊竖直往上拉哑铃至高过胳膊的水准部位,间断2秒,以后渐渐地往下至起止姿势。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第三个姿势:座姿仰身侧平举,这一姿势和仰身侧平举相近,仅仅我觉得刺激性更及时一些。要依靠杠铃。

姿势要点:

1、起止姿势,坐着平凳上,两脚当然置放,平稳人体,身体前屈至贴住大腿根部,手臂持杠铃当然松驰,手臂挺直,腕关节微屈。

2、刚开始时,手臂迟缓向两边抬起至稍高于背部,间断2秒,以后渐渐地学会放下至起止姿势。

3、一般做3组,每一组12到15个。净重挑选较大净重的百分之五十至六十。

健身练肩动作有哪些,平常能用到的练肩小技巧2

四、强肩部肌肉就可以达到稳定肩关节的目的

“飞鸟”是一个比较简单实用的锻炼方法。

首先正常站立,两腿稍稍弯曲,挺胸抬头保持上身躯干的竖直。双臂在身体两侧贴紧,肘关机弯曲成90°,双手握哑铃或握拳。

吐气时双臂向上抬平,并停留2—3秒,感受肩部肌肉收紧,再慢慢放下。保持肘关节身体在同一平面,完成动作时一定要收紧背部肌肉,使躯干处在稳定的情况下,不能前后摇摆。

20次为一组,每次锻炼做3-5组,要循序渐进,如果第一次就做很多的话,会造成肌肉酸痛,锻炼效果不佳

健身练肩动作有哪些,平常能用到的练肩小技巧3

平时可以用到的健身练肩操

1、身体保持直立状态,侧对着桌边或窗台,一手紧握拳头支撑桌面或窗台,肘关节伸直。另一只手固定不动,向前迈一小步,身体随之前移,但支撑桌面的手臂不动,使肩关节被动牵拉后伸。然后换另一侧做上述动作。

2、背靠桌边或窗台边站立,两手握住桌沿或窗台沿、保持两手及上身不动,屈肘。屈膝下蹲,使肩关节被动向前或向上方抬起。

3、离桌子或窗台一臂的距离,面对桌子或窗台站立,手臂伸直了,手放在桌上面。保持手及上半身不动,屈膝下蹲,使肩关节被动向前上方抬举。

4、距桌子或窗台约一臂远处侧身站立,上臂伸直,手掌侧放在桌上或窗台上,手不动,屈膝下蹲,同时上半身稍向内侧倾斜,使肩关节被动外展。

5、站在门框旁,屈肘,将左手放在门框内侧,手及前臂保持不动,身体向左侧旋转,使肩关节被动内旋。再然后,身体向右侧旋转,使肩关节被动外旋。

肩部几个运动形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

肩部主要指三角肌的前中后束和斜方肌

主要几个锻炼动作可参照以下图示:

肌肉起止点

人体的肌肉按部位可分为躯干肌、上肢肌、下肢肌和头颈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部位:颈阔肌深层,颈部两侧。

起点: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

止点:颞骨乳突。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并转向对侧;两侧收缩,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伸,肌肉合力作用线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使头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助吸气。

部位:斜方肌深层。

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上提、后缩和下回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脊柱胸段伸。

部位:脊柱两侧,由棘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三部分组成。

起点:骶骨背面、髂嵴后部、腰椎棘突和胸腰筋膜。

止点:颈、胸椎的棘突与横突、颞骨乳突和肋角。

功能: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头和脊柱伸。上固定时,使骨盆前倾。

部位:腰背部和胸部后外侧皮下。

起点:第7~12胸椎及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髂嵴后部和第10~12肋外侧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伸、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并可辅助吸气。

三角肌

部位:肩部皮下,呈倒三角形。

起点:锁骨外侧半、肩峰和肩胛冈。

止点:肱骨体三角肌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前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和内旋;中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外展;后部纤维收缩使肩关节伸、水平伸和外旋;整体收缩,可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上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上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展。

部位:肩胛骨冈下窝内。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冈下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背面。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外旋、内收和伸。

部位:肩胛骨肩胛下窝内。

起点:肩胛下窝。

止点:肱骨小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

部位:冈下肌、小圆肌下方。

起点:肩胛骨下角背面。

止点:肱骨小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内旋、内收和伸。

部位:上臂前面浅层,有长、短两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上结节,短头起自肩胛骨喙突。

止点: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肘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上臂后面,有长头、外侧头和内侧头三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自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内侧头起自桡神经沟内下方。

止点:尺骨鹰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长头还可使肩关节伸。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位于肘关节后面,呈三角形。

起点:起于肱骨外上髁。

止点:止于尺骨背面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伸并加固肘关节。远固定时,使上臂在肘关节处伸。

部位:胸廓侧面浅层。

起点:上位8~9肋骨外侧面。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前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远固定时。

部位:胸前上部皮下。

起点:锁骨内侧半、胸骨前面和第1~6肋软骨以及腹直肌鞘前壁上部。

止点: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水平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臂靠拢,提肋助吸气。

部位:胸大肌深层。

起点:第3~5肋骨前面。

止点:肩胛骨喙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胛骨前伸、下降和下回旋。远固定时,提肋助吸气。

部位:肱二头肌下半部分深层。

起点:肱骨前面下半部分。

止点:尺骨粗隆和冠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部位:位于肱二头肌上半部内侧,为长梭形肌。

起点:起于肩胛骨喙突。

止点:止于肱骨中部内侧(与三角肌粗隆相对应)。

功能:近固定时,使肩关节屈、内收和外旋。

起点:肱骨外上髁上方

止点:桡骨茎突。

功能:近固定时,使肘关节屈,并使前臂内旋或外旋和保持正中位。

起点:肱骨内上髁及前臂筋膜。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手关节外展、辅助肘关节屈和前臂内旋。

起点:肱骨内上髁、前臂筋膜和尺骨鹰嘴。

止点:豌豆骨、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屈、参与桡腕关节内收和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

止点:桡骨外侧面中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前臂内旋,辅助肘关节屈。

起点:肱骨外上髁、前臂筋膜及肘关节囊。

止点:第五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桡腕关节伸,参与手关节内收。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二掌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手关节伸,参与桡腕关节外展及肘关节伸。

起点:肱骨外上髁。

止点:第三掌骨底。

功能:基本与桡侧腕长伸肌相同。

部位:腰椎两侧和髂窝内,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起点: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体侧面和横突;髂肌起自髂窝。

止点:股骨小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倾。

部位:骶骨前面、小骨盆后壁。

起点:第2~5骶椎前侧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骨盆后外侧,臀部皮下。

起点: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

止点: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胫束。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伸和外旋;上部肌纤维收缩可使髋关节外展,下部可使髋关节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转向对侧;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髂骨翼外面,臀中肌后部位于臀大肌深层,臀小肌位于臀中肌深层。

起点:髂骨翼外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外展;前部使髋关节屈和内旋。后部使髋关节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同侧倾;两侧前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前倾,后部肌纤维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前面,有四个头。

起点: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股中肌起自股骨体前面;股外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股内侧肌起自股骨粗线内侧唇。

止点:四个头合并成一条肌腱,包绕髌骨,向下形成髌韧带止于胫骨粗隆。

功能:近固定时,股直肌可使髋关节屈,整体收缩使膝关节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部位:大腿内侧上部浅层。

起点:耻骨上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长收肌位于耻骨肌内侧。短收肌位于耻骨肌和长收肌深层。

起点:长收肌起自耻骨上支外面,短收肌起自耻骨下支外面。

止点:长收肌止于股骨粗线内侧唇中部,短收肌止于股骨粗线上部。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外旋和屈。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部位:大腿内侧深层。

起点: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下支。

止点:股骨粗线内侧唇上2/3及股骨内上髁。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内收、伸和外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外侧浅层,有长、短两个头。

起点:长头起自坐骨结节,短头起自股骨粗线外侧唇下半部。

止点:腓骨头。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外旋,长头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大腿在膝关节处屈;当小腿伸直时,使骨盆后倾。

部位:大腿后内侧,半膜肌在半腱肌深层。半腱肌下半为腱,半膜肌上半为腱膜。

起点:坐骨结节。

止点:半腱肌止于胫骨上端内侧,半膜肌止于胫骨内侧髁后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还可使髋关节伸。远固定时,与股二头肌相同。

部位:小腿前外侧浅层。

起点:胫骨体外侧的上2/3。

止点:内侧楔骨内和第1跖骨底。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伸(背屈)、内翻。远固定时,使小腿在踝关节处伸,维持足弓。

部位:小腿后部。包括浅层的腓肠肌和深层的比目鱼肌。

起点:腓肠肌内、外侧头分别起自股骨内、外上髁。比目鱼肌起自胫骨和腓骨后上部

止点: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时,使踝关节屈(跖屈),腓肠肌还可使膝关节屈。远固定时,可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协助膝关节伸,维持人体直立。

部位:腹内斜肌深层。肌纤维横向分布。

起点:第7~12肋骨内面,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

功能:维持腹压。

部位:腹前壁正中线两侧。

起点:耻骨上缘。

止点:胸骨剑突及第5~7肋软骨前面。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还可降肋助呼气。

部位:腹外斜肌深层。肌纤维由后外下向前内上斜行。

起点: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侧。

止点:第10~12肋骨下缘和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后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屈和回旋;

两侧收缩使脊柱屈。

部位:腹前外侧壁浅层。肌纤维由外上向前内下斜行。

起点:第5~12肋骨外侧面。

止点:髂嵴、耻骨结节及白线。其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前壁

功能: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下固定时,一侧收缩,使脊柱向同侧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两侧收缩可使脊柱屈以及降肋助呼气。

部位:大腿前内侧浅层,肌纤维从大腿外上方向内下斜行。是人体中最长的肌肉,呈梭形。

起点:髂前上棘。

止点:胫骨粗隆内侧面。

功能:近固定时,使髋关节屈和外旋,并使膝关节屈和内旋。远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前倾。

以上肩部肌肉起止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肩部肌肉起止

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