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朋友想了解运动员心率范围的一些知识,在此小美给大家介绍一些运动员心率范围相关的知识,大家可参考一下
在静止状态下,一般心率在60-90。如果是运动员的话,他们的身体素质很好,所以相对应的心率会减低一些,运动员的心率回复也会快一些。
测量的即时心率/最大心率×100%=最大心率百分数,其中220-年龄=年龄调节最大心率。一般情况下年龄预测公式的误差是10—12bpm,这是由于遗传特点和训练上的差异所致。
最大心率百分数在不同的范围代表不同的运动强度。每个人所需的运动强度并非一致,我们将最大心率百分数划分为5个区,您可从中选择适合您的运动强度目标:
⑴50%-60%保持健康;
⑵60%-70%运动能力提升;
⑶70%-80%有氧、健身运动;
⑷80%-90%无氧、力量练习;
⑸90%100%竞技训练。
关注我吧,有更多的健身知识。
最大心率
我国优秀男性和女性运动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的最大心率平均值分别为188.16次/分和187.31次/分,二者无性别差异。
最大心率受遗传、年龄、性别和体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普通个体推算最大心率的公式为:最大心率=220次/分-年龄,或最大心率=210次/分-0.8×年龄。
了解运动员最大心率,有助于:
1.
控制运动强度。
2.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指出,可根据个体最大心率范围,加强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和提高身体素质。例如,以60%~90%最大心率的强度,每次训练20~60分钟,每周训练3~5次,可改善心血管机能;以85%最大心率以上的强度,每次训练60分钟,每周训练7次以上,可加强肌肉耐力。
心功能状况直接影响人体运动能力,强大的心功能是运动员的必备素质。经过长期系统训练,运动员的静息心率降低,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肌处于节能状态,以便在运动时迅速动员心力储备,提高心输出量,满足机体运动的需要。作为运动训练监控指标的各项心率指标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易变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在应用这些指标时,应结合其他指标并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后作出综合判断。
图
靶目标心率示意图
静息心率
我国优秀男性和女性运动员的平均静息心率分别为58.95次/分和59.02次/分,最低心率均为37次/分,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为55.29%。从事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其心动过缓发生率不同,其中,举重运动员的心动过缓发生率最低,仅为16.22%。运动员心动过缓与长期系统训练导致神经对心脏的支配关系和心脏神经内分泌改变有关。
心率储备
我国优秀男性运动员的心率储备显著高于女运动员(131.80次/分对128.31次/分)。在男性运动员中,以皮划艇运动员的心率储备最高(141.96次/分);在女运动员中,以现代五项运动员的心率储备最高(136.45次/分)。
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是评估在运动状态下,运动员心功能和心力储备的重要指标。心率储备是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的差值,心率储备越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心功能和运动应激能力越强。
无氧阈心率
普通中年男子的无氧阈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65%。在大众健身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应更多地选择进行无氧阈以下强度的健身活动,此类活动有助于发展和维持有氧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体质。
我国优秀男性和女性运动员的无氧阈心率分别为161.32次/分和162.35次/分,二者无性别差异。从事速度耐力项目(如自行车、皮划艇和现代五项等)的运动员,其无氧阈心率高于从事其他项目者,这与速度耐力项目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要求较高有关。
影响无氧阈心率的因素众多。研究显示,可影响心率和无氧阈的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无氧阈心率,不同个体达到无氧阈时的心率亦有所不同。因此,不能单纯地根据无氧阈心率比较不同运动员个体的有氧能力情况。定期检测无氧阈,并对运动员的对应心率进行校正,有助于在实际运动训练中更好地应用无氧阈心率。
目前认为,影响无氧阈心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1.
细胞水平氧化能力提高,如有氧代谢酶活性增强、线粒体数目增多、功能增强等。
2.
肌肉血流分布提高,如肌肉内毛细血管增多、血供增加等。
3.
骨骼肌纤维募集方式改变。
4.
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如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舒张功能增强等。
5.
系统训练年限。
心率指的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常见参数。那么,运动员无氧运动正常心率范围是多少呢?下面我带你一一了解!
运动员无氧运动正常心率范围
每个人的健康和体质状态不同,健身运动的有氧心率范围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一般来说,能强身健体的合理运动负荷是本人最大运动心率值的65%—85%之间,也称为靶心率或叫做目标心率(是指能获得锻炼效果并能确保的安全心率)。
另外,具体运动心率也会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有不一样的表现,中低强度的运动心率在110—140次/分钟之间,强度比较激烈的像减肥运动心率在160—180次/分钟之间,最大不超过210次/分钟。
无氧运动的好处
提高身体免疫力。运动过后,损伤的肌肉的修复、乳酸的代谢消耗脂肪,增大肌肉、脂肪的比率,增加肌肉新陈代谢率,提高身体免疫力。
锻炼肌肉,无氧运动速度过快、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无氧运动是一种锻炼肌肉让身体变得更强壮的运动方式。
降低了疾病死亡的风险。无氧运动的运动量比较大,对力量的要求比较高,在做无氧运动的时候使肌肉收缩速度、力量均能提高,有效降低了疾病死亡的风险,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无氧运动对增加肌肉的耐力、速度方面的提高贡献很大有氧训练对骨密度增大效果不大,而属于无氧运动的力量训连增加骨密度效果更好,更能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
做无氧运动的注意事项
1、在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后,为了保证人体安全,通常不要立即坐下,在无氧运动结束后,可以进行一些慢走,因为在进行剧烈的无氧运动后,人体的血液循环很快,如果立即坐下或停止运动,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害。
2、以中等强度进行锻炼时,锻炼的时间要足够长,每次锻炼不要少于30分钟。在中等强度运动时,机体没有办法开始就动用脂肪供能,脂肪从脂库中释放出来运送到肌肉,差不多需要20分钟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决定运动的种类。
3、脂肪的储备和动用是一种动态平衡,因此要经常参加运动,不要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减肥运动应每日进行。
做无氧运动的坏处
1、运动时氧气的摄取量非常低。由于速度过快及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
2、乳酸酵解时产生大量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代谢产物,不能通过呼吸排除。这些酸性产物堆积在细胞和血液中,就成了“疲劳毒素”,会让人感到疲乏无力、肌肉酸痛,还会出现呼吸、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出现酸中毒和增加肝肾负担。
3、所以无氧运动后,人总会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要持续几天才能消失。不过,在锻炼的时候,最好听从健身教练的指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4、不做充分的准备活动、错误姿势会导致运动损伤,临睡前激烈运动会导致失眠。
1、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正常的心跳范围为60-100次/分钟,低于60次/分,属于窦性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属于窦性心动过速。
2、一般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也会出现心率小于60次/分的情况,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活动时,小孩、幼儿会出现心率大于100次/分钟的情况,也是属于正常情况。若无明显症状可以观察,不需要作特殊治疗。
成年人的心率平均为每分钟75次,正常变动范围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
而运动员安静时心率可低于每分钟60次,据报道某些有训练的运动员心率最多可减少到每分钟36~40次,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上称窦性心动徐缓。
窦性心动徐缓同训练程度、运动项目和运动年限有关,运动年限越长,训练程度愈高,这种现象也越明显。耐力训练和长距离跑、马拉松、自行车等运动员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更明显。
运动员出现窦性心动徐缓现象是多年的训练过程中,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紧张。
扩展资料: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越快,老年人心跳比年轻人慢,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钟,理想心率应为55~70次/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通成人偏慢,一般为50次/分钟左右)。
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变慢。虽然运动时心率加快,但运动能使心功能得到锻炼,从而使静息心率减慢。一般适宜的运动心率是“170-年龄”,如一个50岁人,运动心率控制在120次/分钟为宜,过快说明运动量过大,达不到也起不到效果。
运动前要自觉舒适、无疲劳感,一般运动不要超过1小时,而且每次最佳时间为30分钟~60分钟,每周至少坚持3次运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心率
以上运动员心率范围相关的内容 如果部分信息有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本站 爱美达人养生网管理员交流处理,感谢关注本站,获取更多养生美容知识,做最美的达人
相关热词:运动员心率范围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
时间: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