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2.旋前旋后肌群 】
为了理解这些肌肉的作用模式,必须首先从力学上分析桡骨的形状(图3-106)。桡骨包括3个部分,连在一起类似一个曲柄(c)的形状。
1、颈部(上段:斜向下内侧)形成了一个钝角。
2、中段(桡骨干的上半部分:斜向下内侧):这个钝角的顶点(箭头1)向外侧开放,与肱二头肌的附着点——桡骨粗隆相对应。这两段组成了桡骨的“旋后肌弯曲”。
3、中段连接下段,下段斜向下内侧,中下段所形成的钝角的顶点(箭头2)与旋前圆肌的附着点相对应。这两个段组成了桡骨的“旋前肌弯曲”。
注意“桡骨曲柄”相对它的轴(c)倾斜一定的角度。事实上,轴XX'(红色虚线)时旋前旋后的轴,它穿过曲柄臂的两端,但不穿过曲柄臂本身。这样,这两个“弯曲”的顶点各位于轴的两边。
假设前臂的两个骨没有发生双骨折或分离,轴XX'被上下尺桡关节共享,这个公共轴对旋前旋后是必不可少的。要摇动这个曲柄,需要具备两个机制(图3-107):
1、解开缠绕在其中一个臂上的绳子(箭头1)。
2、牵拉其中一个“弯曲”的顶点(箭头2)。
这些机制形成了旋转肌作用模式的基础。旋前旋后肌群共有4块,分成2组:
1、短平肌(箭头1),起到“解开绳子”的作用。
2、长肌(箭头2),附着在“弯曲”的顶点上。
旋后运动肌(图3-108,前面观;图3-111和图3-112,从上面观察右下段)
1、旋后肌(1)包绕桡骨颈(图3-111),附着在尺骨旋后肌肌窝内,起到“解开绳子”的作用。
2、肱二头肌(2)附着在“旋后肌弯曲”的顶点(图3-112),即桡骨粗隆,起到牵拉曲柄上角的作用,当肘关节屈曲90°时,效率最高。它几乎是旋后运动中最有力的肌肉(图3-108)。因此,当我们拧螺丝刀的时候,需要屈曲肘关节,前臂旋后。
旋前运动肌(图3-109和图3-110)
1、旋前方肌(4)包绕在尺骨下端,起到“解开绳子”的作用,因此尺骨绕桡骨“解开”(图3-109)。
2、旋前圆肌(3)附着在“旋前肌弯曲”的顶点,起到牵引的作用;它的作用比较弱,而别是当肘关节伸展的时候。
旋前肌比旋后肌力量弱,因此当拧开一个卡阻的螺丝时,我们必须要利用肘关节外展所产生的旋前运动。
肱桡肌,尽管它在法语中被称为长旋前肌,但实际上它不是旋前肌,而是肘关节的一块屈肌。它能使前臂从完全旋前位旋后到零度位,与此相反,当从完全旋后位旋转到零度位的时候,它又变成了一块旋前肌。
只有1根正中神经支配旋前。而旋后有2根神经支配:桡神经支配旋后肌,肌皮神经支配肱二头肌。因此,旋前功能比旋后功能更易失去。
●躯干肌
躯干肌包括背肌、胸肌、膈肌、腹肌和会阴肌。
背肌分为浅、深两层。背浅层肌包括斜方肌、背阔肌、肩胛提肌和菱形肌等。
背深层肌分为背长肌和背短肌。背长肌包括竖脊肌和夹肌。背短肌包括横突棘肌、棘间肌和横突间肌(包括半棘肌、回旋肌和多裂肌三部分)。
胸肌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胸横肌等。
腹肌包括腹前壁的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和腹后壁的腰方肌。
●上肢肌
上肢肌包括肩带肌、上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带肌起自锁骨和肩胛骨,止于肱骨。包括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和大圆肌。其中,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共同构成一种叫做“肌腱袖”(又称“肩袖”)的结构,有加固和保护肩关节的作用。
上臂肌包绕肱骨周围,分前、后两群。前群(屈肌群)包括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伸肌群)包括肱三头肌和肘肌。
前臂肌分化程度较高,多为具有长腱的长肌,分为前后两群,每群又分为浅深两层。前群肌位于前臂前面及内侧,后群肌位于前臂后面及外侧。前群肌的浅层主要有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尺侧腕屈肌等。后群肌的浅层主要有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尺侧腕伸肌等。
●下肢肌
下肢肌包括盆带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
盆带肌分前后两群。前群起自骨盆内面,后群起自骨盆外面。前群(内侧群)有髂腰肌、梨状肌。后群(外侧群)有臀大肌、臀中肌和臀小肌。
大腿肌可分为前外侧群、后群和内侧群。前外侧群有股四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后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三块肌合在一起称为腘绳肌或股后肌群。内侧群有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小腿肌分前群、后群和外侧群。前群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后群有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跚长屈肌、胫骨后肌。外侧群有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头颈肌
头颈肌中,头肌可分为表情肌和咀嚼肌;颈肌分浅、中、深三群,颈浅肌群有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前臂内旋是以中立位是手掌和肘关节向正前方,这时将拇指向前的旋转动作是旋前,也是旋内。
前臂外旋是以中立位是手掌和肘关节向正后方,这时将拇指向后的旋转动作是旋后,也是旋外。
旋前=旋内
旋后=旋外
旋前,旋后只特定用于尺桡骨。而旋内,旋外普遍都能用。
扩展资料
旋前圆肌起于肱骨内上髁,止于桡骨体中部外侧。旋前方肌起自尺骨远端四分之一处,止于桡骨远端四分之一。肘肌起于肱骨外上髁向后下走行止于尺骨鹰嘴的外侧。
前臂旋后的肌肉有旋后肌:主要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侧缘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于桡骨上部的前面。肱二头肌:属于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上粗隆,短头起于肩胛骨喙突.长,短二头于肱骨中部汇合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旋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内旋
今天看了一个私人教程里标注错误了,把肱桡肌标注成旋后肌,搞得我也迷茫了一下找了很久才弄明白。正常教程里一般标注的肱桡肌也就是小臂上面拱起那块,是肱桡肌没错。旋后肌非肱桡肌,它在肱桡肌下面,也就是肱桡肌里面包裹着的,外层肌肉看不到它,复制一下百度的说法:位于前臂背面的上方,短而扁,为肱桡肌、桡侧腕长、短伸肌,指总伸肌等所覆盖。也就是再解刨掉这些肌肉才可以看到它(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前臂旋前旋后的中立位为握拳拳心向上(握笔),旋前位为掌心向下;旋后位为掌心向上。80-90度。
使前臂旋前的肌肉有旋前圆肌和旋前方肌;使前臂旋后的肌肉有旋后肌和肱二头肌。
拓展资料:
前臂上有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前臂前区皮肤较薄,移动度较大。浅筋膜中尺侧有重要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内侧皮神经;桡侧有头静脉及其属支,以及前臂外侧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掌支,均于屈肌支持带近侧浅出深筋膜。
筋膜前臂前区的深筋膜薄而韧,近肘部有肱二头肌腱膜加强;远侧部在腕前部加厚,形成厚而坚韧的扁带,称为屈肌支持带。前臂前区的深筋膜向深部 发出肌间隔,介于屈、伸肌之间,分别连于尺、桡骨;它与两骨和前臂骨间膜共同围成前臂前骨筋膜鞘。
肌肉前臂肌前群共有9块,分为3层: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中层:只有指浅屈肌;深层:桡侧为拇长屈肌,尺侧为指深屈肌,两肌远侧深面为旋前方肌。旋前圆肌:两头分别起自肱骨内上髁与尺骨冠突,二者之间有正中神经穿过,尺头的深面有尺动脉穿 过。
肌纤维斜向下外,止于桡骨中1/3的外面及后面,此处近端有旋后肌附着,远端有旋前方肌附着。当桡骨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或以 下,其错位结果不同。掌长肌:肌腹很短,肌腱细长,可屈腕并紧张掌腱膜。临床上可取其腱作肌腱移植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肘关节脱位
相关热词:前臂旋后肌肉位置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