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肌肉一般分为白肌与红肌
红肌纤维中有大量的毛细血管,而白肌没有。
从运动学的角度看
白肌,爆发力强,但不够持久
红肌,耐久力强,但不够强劲
而在红肌与白肌之间
还有种肌肉爆发力好、耐力好
那就是粉红肌
二、对比来看
速度上,白肌粉红肌红肌
耐力上,红肌粉红肌白肌
白肌:主管无氧运动,收缩速度快、力量大,体积增大明显。
这就表明:如果我们想练大肌肉,就要做重量大、高强度、速度快的训练,因此爆发力训练,对肌肉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如果你发现标准俯卧撑无法让你的胸肌增大,你可以做爆发力俯卧撑;如果标准深蹲无法让你的腿部肌肉增大,你可以做爆发力弹跳。
但是,如果你只是拿个哑铃重复20次还没累,一次健身拖上2~3个钟头,白肌只会毫无波动。
红肌:主管有氧有氧运动、耐力强,收缩速度慢。
这就表明:你想提升耐力,就要做时间较长的训练,比如慢跑,你需要至少40分钟以上,才能让肌肉与心肺功能达到锻炼效果。
三、控制动作节奏
既然爆发力能够有效刺激白肌,那我们就应该多使用它。但通常我们会说,做抗阻力动作时要避免借力,两者不就冲突了吗?
其实不然!一个完整的抗阻力动作,包括向心阶段与离心阶段。
在向心阶段(举起重量的过程),我们是可以轻微使用惯性的,也就是爆发力。但在离心阶段,我们必须严格控制住速度。
研究显示, 离心阶段能够造成更多的肌损伤, 而这正是肌肉生长的大前提。另外,6成以上的伤病都发生在离心阶段,毫无控制地让重量下落, 突然地拉伸你的关节, 都是伤病的巨大隐患 。
因此我们说, 肌肉训练的要诀是:快起慢放, 学会 “控制” 爆发力 。
红肌属于耐力型,白肌是爆发力型
给你转个帖子
白肌纤维属于运动性运动神经单位。负责随意运动,又称作快速运动单位,如进行快速爆发力锻炼,得到锻炼的主要是白肌纤维,白肌纤维横断面较粗,因此肌群容易发达粗壮。白肌纤维含较多的肌原纤维,而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少,运动时收缩的速度快而有力,爆发力强,但持久力较差。
红肌纤维属于张力性运动神经元,负责维持张力姿势,又称作缓慢运动单位。红肌纤维含肌红蛋白和细胞色素较多,肌原纤维较少,在运动时红肌纤维收缩较慢,爆发力不强,但能持久耐劳。
以上是早期的骨胳肌纤维的类型,是以肌肉收缩的速度或微血管的密度来区分。总体言之:依据骨胳肌的活动功能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可以分为慢缩肌(typeⅰ)与快缩肌
(typeⅱ)
;依据骨胳肌的型态而言,骨胳肌纤维的类型则可以分红肌(type
a)与白肌(type
b)。研究发现,虽然慢缩肌都属于红肌,但是快缩肌则可以分为红肌与白肌两类;因此,人体骨胳肌的类型,基本上可以分为慢缩红肌、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三大类,而且,一般坐式生活的社会大众,三种类型的骨胳肌比例各占50%、25%与25%左右,也就是慢缩红肌的比例最高。
慢缩红肌具有高的有氧能力与疲劳阻力,但是糖酵解(无氧)能力差、收缩速度慢、以及运动单位肌力较低,属于低强度、长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白肌则具有最高的糖酵解(无氧)能力与运动单位肌力,但是,在有氧能力、收缩速度、以及疲劳阻力方面较差,属于高强度、短时间运动的肌肉类型。快缩红肌则同时具备两种肌肉类型的优点。
项
目
慢缩红肌
快缩红肌
快缩白肌
有氧能力
高
中等
低
糖酵解(无氧)能力
低
高
最高
收缩速度
慢
快
快
疲劳阻力
高
中等
低
运动单位肌力
低
高
高
一般来说,人体骨胳肌用力时,如果用力的方式较为轻微,则仅有慢缩红肌的运动单位参与收缩、产生力量;随着骨胳肌用力强度的增加,快缩红肌与快缩白肌的运动单位才分别参与收缩用力。因此,人体肌肉在用力较轻的状态下,由于慢缩红肌的肌肉特征,促成骨胳肌的活动时间提高;当运动的强度增加后,则因为快缩白肌易疲劳的特征,使得骨胳肌不得不因为疲劳而缩短运动时间。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的骨胳肌中,拥有极高比例的快缩白肌,那么此人的短时间爆发性运动能力就会极佳;如果骨胳肌中,拥有90%以上的慢缩红肌,那么这个人就很可能是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常客
1、功能不同
肌力是指肢体作随意运动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检查方法是嘱患者上下肢依次作各关节伸、屈运动,并光吸检查者所给的阻力,观察肌力是否正常、减退或瘫痪,并注意瘫痪部位。
肌肉耐力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持续肌肉工作的能力,即对抗疲劳的能力。耐力包括两个方面,即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2、检查方式不同
肌力的检查,上肢作上臂的外展、内收、前臂伸屈、腕的伸屈、手指的外展、内收、握拳。下肢作屈髋、小腿伸屈,足跖及背屈等。在病情需要时,尚需对有关的每个肌肉进行分别检查。
耐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人的发育成熟,也和负荷要求有关。合乎规律的耐力性负荷训练可使肌肉、器官、心肺、血液、免疫系统以及物质代谢调节出现适应现象。
3、锻炼方式不同
发展耐力素质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可安排室外较长时间的走、跑,跳绳、爬山、游泳、滑冰、各种球类运动等。同时应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
发展肌力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训练,另一途径是提高心肺的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肌肉耐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肌力
两者可以说是矛盾的,来源于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专家逐渐用一项科学研究来弥补此项空缺,她们对来源于美国军队的35名选手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对象是有最少2年包含每星期3次规范军队训练的士兵,训炼内容包含高强度力量和耐力训练。根据科学研究对肌肉的更改及较为二者的兼容模式。
在此项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被随便的分成4组。
1.仅仅高强度耐力训练(E组,8人)
2.仅仅高强度全身上下力量训练(ST组,9人)
3.综合性高强度全身上下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C组,9人)
4.综合性高强度上半身力量训练和下半身耐力训练(UC组,9人)
高强度力量训练包含平板卧推,海鸟,直立划船,颈前往下拉,坐姿划船,单脚膝弯具和提踵这些。锻炼计划被设计方案为提升肌肉规格和力量。高强度耐力训练包含40分钟内的最远距离跑和200米到800米的间歇性训练。锻炼计划被设计方案为提升摄氧工作能力。
测试标准:
力量检测:对平板卧推、倒蹬和两腿伸屈等新项目用1-RM的方式来得到上下身肌肉机构造成的较大动态性力量的精确测量标值。1-RM是在详细姿势下能够抬起的较大净重。在一切一项力量检测上都没有发生负伤状况。
活物肌肉取样:是用于检测肌纤维在训练前后左右的转变 ,肌肤扎针活物取样是在锻炼计划逐渐前10天宇最后一次训练后48钟头各自开展。根据肌肤扎针活物查验技术性对大腿根部的股外侧肌的表层一部分开展取样。
关键结果以下:
1.12星期过后,E组数据显示I型肌纤维拥有明显的降低,而上下身的肌肉力量无显著转变 。
2.ST组表明I型和IIa型肌纤维拥有明显的提高;一样,上下身的肌肉力量也是有显著提高。
3.C组表明IIa型肌纤维和全身上下肌肉力量都是有明显提升。
4.UC组到肌纤维层面并无转变 ,仅仅上半身肌肉力量有较明显增强,但下半身没有。
ST组里全部的肌纤维都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证实被募资一部分是遵循尺寸标准的。因而,I型肌纤维在包含肌肉生长发育和力量原素以内的训练上都会被募资。针对E组,数据显示仅有I型肌纤维规格减少。这也证实了被募资一部分遵循尺寸标准。由于耐力训练必须较小的力量造成,收拢阀值较低的肌纤维(主要是I型)会被募资。肌纤维减少的一部分更趋于被运用于给予理想化的O2运输工作能力。
UC组开展上身力量训练和下身耐力训练。因此 ,针对下身肌肉力量而言无显著转变 。在上身力量训练之中,必须下身肌肉做等长收缩来给予人体平稳。可是,不能使肌肉造成生长发育的实际效果且肌纤维无规格转变 。在C组里,I型肌纤维既没有由于力量训练而提升脂肪率,都没有由于耐力训练而减少规格。它是一种细胞水平针对体力和力量训练的折中实际效果。可是,耐力训练关键危害I型肌纤维并非II型肌纤维,因此 ,肌肉生长发育发生在II型肌纤维中。
对于我们肌肉来说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
1.慢缩肌纤维(红肌纤维也叫I型纤维),耐力型肌肉,在肌肉里成红色,特点是:收缩速度慢,持续时间长。
2.快缩肌纤维(白肌纤维也叫II型纤维)爆发力量型肌肉,在肌肉里成白色,特点是:收缩速度快,持续时间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要知道的是我们身体的肌肉和肌纤维的数量是固定的,不会发生改变,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数量是由基因决定的,我们健身训练让肌肉增长并不是让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数量增长,而是让肌纤维的横截面积增大,通常这种肌纤维的肥大,表现为选择性的肥大。
就比如经常做力量训练的人,他的快肌纤维会出现选择性的肥大,他的力量爆发力就比较好;经常跑马拉松的人,他的慢肌纤维会出现选择性肥大,他的耐力就比较好,不同的训练方式对肌纤维类型的刺激是不太一样的,通过健身训练可以改变它们的厚度与状态。
所以说有的人可能天生肌肉里快肌纤维比较多,那他的力量,爆发力就比平常人要好一些,在肌肉增长方面优势会大一些;有的人天生肌肉里慢肌纤维比较多,那肌耐力比较好,像进行长跑等项目优势就会大一些。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这样给我们健身训练有一些启发,既然肌肉里存在两种类型的肌纤维,那我们为了让其更好的增长,在训练次数的选择上要全面一些,不要总是局限于某个次数区间就比如8-12RM,我们低次数的训练要去做(8rm以下),高次数的训练也要去做(15rm以上)。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现在你应该了解了肌肉的类型了吧,希望可以帮助到你!如果可以帮忙点个关注吧!
肌肉只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一种是骨骼肌,就是使骨头活动的随意肌;
第二种是平滑肌,就是为血管、胃、消化器官以及其他内脏充当衬里的不随意肌;
第三种就是心肌,就是心脏所特有的肌肉组织,能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骨骼肌能在意识控制下作强力的收缩,人的四肢、躯干上可以自由活动的肌肉都属于这一类。而人的内脏大部分是平滑肌,平滑肌不受意识支配,不能随意活动,但受神经支配,因此何持经常收缩、放松,但收缩力不大,缓慢持久,不易疲劳。
心肌具有纹理,但纹理比骨骼肌疏。心肌也是不随意肌。心脏以一定的速率跳动,不随人的意志而改变。
扩展资料:
肌肉的组成结构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
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
肌肉构造
组成运动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肌腹
肌腹是肌器官的主要部分,位于肌器官的中间,由许多骨骼肌纤维借助结缔组织结合而成。具有收缩能力。包在整块肌肉外表面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
肌外膜向内伸入,把肌纤维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称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内伸入,包围着每一条肌纤维,称为肌内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状。血管、淋巴管和神经随着肌膜进入肌肉内对肌肉的代谢和机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肌腱
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多呈索状,在躯干多呈薄板状,又称腱膜。腱纤维借肌内膜连接肌纤维的两端或贯穿于肌腹中,腱不能收缩,但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不易疲劳。其纤维伸入骨膜和骨质中,使肌肉牢固附着于骨上。
内部构造
肌肉的构造为:肌肉→肌束→肌纤维(肌细胞)→肌原纤维→肌节(肌动蛋白、肌球蛋白)。
如果我们像一个细胞那么小,能够随意进入人的身体,那么当我们来到肌肉群中时,就会发现肌肉是由一道道钢缆一样的肌纤维捆扎起来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肌肉
相关热词:肌耐力与肌肉形状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
时间:2024-01-13